中国式现代化奋进者|“时间管理大师”李蕊:一切为患者着想
2024-04-07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文、图

李蕊的时间是按每小时算的,每天凌晨5点多出门,一早6点半到上海市同仁医院,作为医院护理部主任,上班时间在办公室基本找不到李蕊,她总在临床一线。只有下班后她才回到办公室处理工作。晚上8点踏进家门后,她打开电脑继续写文章,做决策。

自己从不间断学习,还要带教学生进行科研攻关,从事护理工作近二十年的李蕊对工作轻重缓急的决策来自于“以患者为中心”。

  // 带出一支“男丁格尔”志愿者团队 //  

李蕊的家人并没有从医履历,因为经历过家人住院,李蕊发现人最脆弱的时候很需要得到他人的抚慰和帮助,而护士一直出现在病人身边,他们不仅为病人打针输液,也给予心理支持,“每当我看到护士的微笑时,心情也得到纾解,所以考学时报的都是医学院。”

2005年起,李蕊开始了护理工作,在长征医院从事了三年呼吸科护士,成为全院的总带教。随后她又申请去急诊,去最苦的地方锻炼自己。急诊很忙,365天几乎连轴转,特别到了过年期间更忙,那几年,李蕊很少回老家过年,几乎蹲守在一线,而她的工作能力也直线提升。

当李蕊来到上海市同仁医院,那一年医院一批招录了10名男护士,而前几年都是每年只招录1-2名。“这股力量要用起来。”李蕊想着以急救科普为抓手,成立了“男丁格尔”志愿者团队,带领男护士学习急救技能并开展急救科普,让散落在各个科室的男护士拧成了一股绳。如今团队也从最初的10人发展至如今的50、60人。

医院EICU护士长郭志恒就是“男丁格尔”志愿者团队的一员,在医院工作6年来一直奋战于急危重症一线,他个人与“男丁格尔”志愿者团队一起成长。郭志恒进学校、进社区开展急救科普,提高民众急救能力,“在临床中我们看到很多病人缺乏急救知识,没法用急救知识处置如心肌梗死、异物窒息等,所以开展急救科普很必要。而李主任会先派我们出去学习基础生命课程等,不断提升急救能力。”

因为郭志恒来自重症专业,李蕊特别鼓励他们去进修提升自我,比如学习CRRT技术服务重症患者。在遇到临床问题时,李蕊也要求他们用科研的思维去解决问题,对郭志恒来说,这样的思维方式十分重要且有意义,“用专业的方式查找问题的根源,透彻剖析,再用理论提升,我从李主任身上学到了很多。”

据悉,“男丁格尔”男护士科普团队如今开展急救科普近50次,直接受众人数达6000余人。

  // 除了带教学生,自己也不断学习 //  

临床护理任务繁重,但李蕊还有研究生的带教工作,如何平衡工作和科研带教?同事们都称她为“时间管理大师”。李蕊利用下班时间和周末假期的每一个空闲时间,开展线上线下研究生会议,形成任务清单,将它融入每天的工作中,一步步推进,她组建了由研究生组成的同仁护理科研小组,以患者需求为导向,创新护理服务模式,再造信息化流程,筑牢护理质量安全。

作为李蕊的研究生,张佳是2021年跟随李蕊学习的,她记得李蕊总是反复和他们强调,无论是科研还是临床,都要“永远以患者为中心”,她从李老师身上学到了敬业、热爱与责任。想起刚到上海时,张佳并不是很习惯,李蕊不仅指导她学业,也关心她的生活,定期还会组织聚餐,大家坐在一起聊聊学习,也分享生活。“我从李老师身上不仅看到严于律己,也看到了她对工作和患者的热爱。”

李蕊带领的研究生队伍,立足临床,发明创造,实现了多个“零的突破”。一种手环式留置针固定器、一种可调节的耳挂式固定器、一种转运车旁氧气袋自动加压收纳装置专利等都被应用到临床。

而李蕊自身也从未停下学习的脚步。早在2014年,李蕊拿到了复旦大学公共卫生硕士学位。如今,她还在攻读第二个管理硕士和护理博士,和她的研究生一起成长和学习。“如果这一年里我没有提升学位和学历,我就会要求自己考出一个证书,这个行业里,不学习就会退步。” 

在护理的专业领域,李蕊已经是一位充满责任与担当的带头人,但她的梦想不是让自己多优秀,而是想切实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带着团队一起优秀。“哪怕我不在管理岗位上了,也能留下管理方法,让大家继续延续,让护理更专业。”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文、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