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话题|“去赏花去恋爱”“放春假”背后有着怎样的期待?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实习生 李蕙兰
“去赏花,去恋爱。”四川绵阳飞行职业学院不久前发布这样一条“泛美春假”通知:3月30日至4月5日连放7天春假,号召全校师生走出校园,揽万里山河胜景。为了提升同学们的春假出游体验感,学院还为全校同学准备了A级旅游景区门票、胶片相机以及野餐垫等春假礼品。“别人家的学校”这一波操作引得众网友艳羡不已。
春风拂过,万物发生。从全国范围来看,放春假的学校在今年多了起来,而在这样美好的季节里,放春假的呼声也越发高涨。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期待?
※ 让亲近自然多一个理由 ※
四川绵阳飞行职业学院通知
与草木为友,用脚步写诗。与绵阳飞行职业学院同属于泛美教育集团的西南航空职业学院、青岛航空科技职业学院等大中专院校已实行春假制度。
在四川绵阳飞行职业学院的“泛美春假”通知里,提及了四点期望:献花于先祖英烈墓前,叹先祖英烈筚路蓝缕,感今日奋斗不辍;采落英做书签,惜明媚春光,感花语景语,来年相约树下,情语仍在否?;拍三五段视频,写七八行文字,付与SORA,生成一段影片,岂不美哉?;华国美食,舌尖风暴,请推荐共享。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了解到,在中国人民大学,也已放过多次春假。该校的春假通常会和“五一”劳动节整合调休,以便延长“小长假”。今年4月28日至4月30日,中国人民大学的春假将再次和五一假期连起来,一共休假8天。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此前官宣,今年4月29日到5月7日,通过整合“五一”假期,给全校师生放长达9天的春假。与此同时,不只是高校,浙江杭州市有多所小学也公布了春假时间,鼓励孩子春天出门踏青。
上海的众多高校中,目前并没有明确的春假,但不少高校特地在春天“制造”了不少节日。上海交通大学一年一度的水灯节已成为“传统”,在湖畔放下写满心愿的水灯,再随春水流去,何尝不是一种美好期许?伴随着春日雅集、百团大战、猜灯谜等活动一同在春日放异彩。交大的校庆日同样正值春天,“交大人节”便在每年的这个季节开展得风生水起。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第二届樱花节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第二届樱花节上月在学校展开,学校思源湖畔升起巨型樱花气球,树枝上挂满有关春天的国风诗词,樱花地贴将师生们引导至下沉式广场,共赴樱花之约。既延续了去年广受欢迎的樱花主题食品、樱花文创产品以及学生社团开展的传统文化体验活动,还与上海辰山植物园、松江区广富林街道等合作联动,向社会大众开放校园,携手各界带来了更加新奇多元的活动。
※ 春假更多是满足精神诉求 ※
话题讨论截图
知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写过一首诗,叫《春天不是读书天》。在一项“你支持高校放春假吗?”微博投票中,也有近七成网友对放春假持支持态度。“支持全国推广”“这时候很想@自己的学校”“春天这么美好,是应该停下来脚步好好去欣赏”的这般呼声十分高涨。
不同于寒暑假,春假更多是满足人们对于春天的精神诉求。许多人觉得,春假是一种生命教育、规律教育、心灵教育,或者叫大自然教育。在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春天,“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多一种与自然拥抱的松弛感,达到的应该是另一种教育的目的。学校鼓励学生去走出校门,去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去交友,目的也都是鼓励他们多多与这个世界建立真实的连结,真正去体会大自然的美好。
松江大学城就读的大三学生李同学认为,春假不在于时间长短,而是能够让大学生有更多亲近大自然的契机和意愿,使得学习生活节奏放慢,身心得到平衡,这对学生也是一种全方位的教育和引导。
※ 别忽视春假里的“美学教育” ※
有人认为,春假既能让孩子身心得到放松,又有利于健康成长;但也有人担忧春假可能会耽误教学计划,影响学生学习。其实,相比国内,国外的“春假”更为普遍。以美国为例,除了正常的寒、暑假外,美国大部分高校每一年度会在3、4月份安排春假(Spring Break),时间一般是一周,也有个别学校安排两周,以供学生和教师放松、旅行或参与其他活动。
在2019年,国家发改委等九部门发布的指导意见就指出,各地可以结合气候环境等情况统筹寒暑假时间,制定出台中小学放春假或秋假的办法,引导职工家庭在适宜出行季节带薪休假。教育部对于相关人大代表的春假建议也做出过答复:在保证开足开齐国家规定课程,完成好正常教育教学任务和教学时长的前提下,学校放假时间包括春秋假时间由各地、高等学校结合实际做出具体安排。
对于“放春假”这一高热度话题,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认为,高校在保证放假总量不变的情况下,调整假期放春假无可厚非,但需要避免设置过长假期,以此节省学校办学投入,从而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同时,放春假要引导学生去参与有意义的活动,如果放假起不到让学生调整身心、拓宽视野的作用,就会变成是学校敷衍教学的一种途径。在熊丙奇看来,要让中小学生也享有春假,就必须落实带薪休假制度,让父母可以根据孩子放春假的时间带薪休假。
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刘德艳也支持“科学地放春假”。她认为,放春假是一种美学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成人”。“教育学生美学知识看似对学生未来发展没有直接效用,实际上教学生倾听花开的声音,未来工作中或许也能静下来倾听他人的诉求。这样一来,学会欣赏‘无用之美’,也能够帮助学生探索自我,成为一名‘有用之才’。”刘德艳表示。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实习生 李蕙兰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