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麒派到发扬麒派的陈少云,让海派京剧见青春见传承
2024-04-13 文教

新编历史京剧《成败萧何》。

青年报记者 郦亮 实习生 朱彬

大师周信芳开创的京剧麒派发源于上海,而作为当今麒派艺术的掌门人,已经76岁的京剧表演艺术家陈少云也已从艺六十多年。在他的不懈努力下,过去一度被认为前景堪忧的麒派在上海恢复了生机。麒派·陈少云表演艺术成就学术研讨会昨在上海京剧传习馆举行。

虽没见过周信芳大师本人,但陈少云与麒派结缘却可以追溯到70多年前他小时候。陈少云说,他开蒙学的是俞派,后来又转杨派,但其实心里最喜欢的还是麒派。11岁,陈少云进入了湖南京剧团的学员班,看到《徐策跑城》当中载歌载舞的表演后,更加迷恋上麒派,从此一发而不可收,从事麒派艺术至今。

很长一段时间,陈少云一直在湖南省京剧团工作,而周信芳大师则生活在上海,他是上海京剧院的第一任院长,上海也是麒派艺术的大本营。1992年4月,陈少云应周信芳艺术研究会之邀首次到上海演出《萧何月下追韩信》,技惊四座。在梅兰芳和周信芳百年诞辰之际,他时隔两年再次来到上海,借调到上海京剧院排演新编联排本戏《狸猫换太子》,不久应邀加盟上海京剧院。从此,陈少云在周信芳大师奠基的海派京剧大本营——上海京剧院开始了学习研磨传承麒派艺术的道路。

陈少云在上京这些年,除了演出一批麒派骨子老戏之外,还创排了《狸猫换太子》《成败萧何》《金缕曲》等三部新编剧目。他更重要的一个工作还是培养麒派新人。过去因为人们对麒派有诸如“哑嗓”等误解,再加上麒派艺术本身的难度很高,所以很多青年人望而却步,一度造成麒派后继乏人。但是在这次学术研讨会上,青年报记者看到后面坐了一排麒派后起之秀,这都是陈少云多年精心培育的结果。

研讨会上,中国剧协原秘书长崔伟用“全面”“鲜活”“传统当中有自我,自我当中赓续传统”形容陈少云的表演,“陈少云的鲜活在于特别注重演出传统剧目当中人物情感的真切,这也是周信芳特有的一种时代感。”

陈少云告诉记者,麒派艺术的精髓在于不自我局限。就拿周信芳大师本人来说,他早年曾向京剧谭派的创始人谭鑫培学戏,同时他也向孙菊仙、王鸿寿、潘月樵、汪桂芬、汪笑侬等前辈学习,转益多师、广学博纳,最后再根据自己的条件千锤百炼、精益求精。其实这也是麒派最吸引人的地方,过去在上海,就连拉洋车的车夫都能唱麒派戏。“我更加坚信不仅在表演手段和节奏运用上学习麒派艺术形式,更要坚持麒派演剧精神,用真情实感用心体验人物,用心感染观众。”陈少云说,“我希望继续以认认真真演戏的朴实信念实现和诠释周信芳大师的经典作品和演剧精神,更将接棒恩师之路,让更多的年轻人站在我的肩头上一步一步往前走。”

青年报记者 郦亮 实习生 朱彬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