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博物馆奇妙之旅,藏着高中生活的“宝藏”
2024-04-25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 实习生 钟欣悦

“欢迎来到《我的高中博物馆》,各位观赏者,观展时请勿大声喧哗,拍摄请关闭闪光灯,诚邀您参观此次展览。”

在这个以社交平台为媒介的电子博物馆里,有各种高中生活的元素:考试条形码、成绩单、文具、校服……每件展品以照片形式呈现,背后承载着策展人的高中回忆。

章司彦,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高三学生,目前已经被上海理工大学中英国际学院录取。提前结束高三生活的她用镜头和心意记录下那些平凡却又珍贵的瞬间,呈现了一场关于高中生活的电子博物馆奇妙之旅。她的电子博物馆就像时光机,能穿越到她的高中时代,感受青涩与美好。

  ※ 胶片记录瞬间,给青春存档 ※  

章司彦介绍,这个电子博物馆的灵感来源于高二时在社交平台上看到的类似创意,她决定,也要为自己的高中生活留下一份特别的回忆。于是,她开始有意识地收集各种高中生活的元素,从胶片到成绩条、从文具到校服,每一件物品都承载着一段故事,每一张照片都定格了一个瞬间。这些看似普通的物品,在章司彦的手中变得珍贵起来,成为她电子博物馆的宝藏。

其实社交平台就是章司彦电子博物馆的展览地,展品被放在吸光背景布上,被拍成照片。在这条《我的高中博物馆》笔记里,她展示了专属条形码、成绩条、最后一个月的饭卡、校服、拍过的胶片、用过的笔等11件展品。目前笔记收获了2.9万个点赞,近5000个收藏。

这些展品中,章司彦最喜欢那些胶片,记录着她在校园里的点点滴滴。用胶片机拍摄不能及时看到拍摄的内容,但章司彦却说:“每次冲洗胶片都像在开盲盒,特别期待能看到自己拍了什么。”收到照片后,她会和好朋友一起看,回忆最近一段时间的快乐时光。

一次乒乓球课上的照片最让章司彦难忘。她和朋友被安排在离垃圾桶很近的乒乓球桌,练习时把球打进了垃圾桶,正好带了相机,就把这个情景拍了下来,“胶片一卷只有36张,每一张都很珍贵,所以别人很难理解为什么拍垃圾桶,但是我俩看到这张照片时会相视而笑。”章司彦笑着说,这些照片不仅记录了她的高中生活,更成为了她和朋友之间的情感纽带,让她们在日后回想起来时依然感到温馨和感动。她还提到,刚开始拍摄时,会注重取景、构图等,后来更多的是随机记录一些珍贵的瞬间和有意思的画面。

  ※ 明信片互寄的感动 ※  

另一个让章司彦珍视的是明信片。上海的高中生一直有明信片互寄的传统,这个未知的过程让人充满期待,你写给他人祝福与问候的同时,也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人给你写信。“我是从金山区考到徐汇的,大多数初中同学都还在金山,平时也没有什么机会来往,这种亲笔书写的明信片就更加有意义了。”章司彦说。

让章司彦特别感动的是一封来自她初中最好朋友的明信片,内容主要是对她的想念和高中生活的分享,“身处完全陌生的新环境,手上拿到好友寄来的明信片,又温暖又感动。”通过明信片互寄的方式,分享彼此的生活和心情,对章司彦来说,这些明信片是一种特殊的情感纽带,连接着她和过去的时光。

考试条形码也是章司彦高中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条形码只有区里统考才会有,所以每次有条形码都是比较重大的考试,说实话都挺紧张的,但相当于记录了一些我学习的节点,可以及时调整学习方向和状态,在下一次拿到条形码的时候可以发挥更好的水平。”这些条形码见证了她在学业上的进步和成长,也提醒着她要时刻保持努力和奋斗。

章司彦还收集了很多高中生的日常物品,如每一张成绩条都代表了她那段时间的努力和付出,每一支笔都陪伴她度过了无数个夜晚的学习时光,每一件校服都见证了她在校园里的成长和变化。

  ※ 博物馆背后的“策展人”心声 ※  

通过这次制作电子博物馆的经历,章司彦最大的收获是给自己的青春存了个档,几年后回看这些展品,也会很感慨自己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同时,她也收获了很多网友的支持和关注,这让她受宠若惊。一位网友在线参观完,留下一句让人很有共鸣的留言:这就像一个“当时只道是寻常”具象化的博物馆。这句让章司彦特别喜欢,“这条留言完全表达了我想表达的。”

现在,章司彦已经提前结束了高中生活,对于未来她有着自己的计划和期待。她希望能多走出去看看,学习一些新技能。热衷摄影、手工和收藏中古玩具的她也会持续更新一些新的创意与创作,用胶片分享有趣的故事和瞬间。“我也希望自己的电子博物馆能继续发光发热,成为更多人回忆和分享高中生活的一个美好平台。”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 实习生 钟欣悦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