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水墨如何创造性转化?这个展览给出了答案
2024-04-26 文教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图

水墨艺术起源于中国,流行于世界,中国水墨也在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当代水墨艺术家一定要与时俱进,用传统笔墨体现当代艺术观念,体现属于这个时代的艺术风貌。这是水墨艺术家的使命。”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院长、当代水墨艺术研究院执行院长石墨记者说。第一届“墨·CHINA”当代水墨艺术展正在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美术馆展出,这是当代水墨艺术家的一次大集合。

此次参展艺术家包括刘国松、贾浩义、刘一原、张雷平、蒋奇谷、程雁滨、陈九、何曦、石墨、丁设等17位艺术家。这些艺术家走在从“实验水墨”到“抽象水墨”,从“新水墨”再到“当代水墨”概念演化发生的前沿,也试图在西方艺术体系的全球化语境中回归中国本土文化艺术生态。

展览学术主持林明杰表示:“‘水墨’,是中国艺术的名片之一。而今天当我们再度提及‘水墨’这个概念,它甚至已经成为形容词。在全球化的当代中国艺术语境中,一切具有抽象化意象化的艺术行为,都能称之为‘水墨’。”

近年来,艺术家丁设致力于抽象符号表现和东方文化书写,其中包括当代水墨的探索。“水墨是中国最具底蕴、最具特征、最有生命力的视觉语言,我们有责任发扬光大。在这块土地上,有水墨基础,中国水墨何去何从?上海可以成为当代水墨探索的前沿阵地。”

参展艺术家张雷平说:“当代水墨的表达,既需要传承传统,又需要和传统保持一个合适的距离,为现在的审美增加一点新鲜感。”师出吴昌硕门下的张雷平,多年来一直探索中国笔墨与西方构成的融合。“当代水墨一定要有中国水墨精神,但作为艺术家,放弃一些非常熟练的技巧,打破一些传统绘画的界限,会带来全新创作天地。”张雷平说。

现在艺术的各个领域都在倡导创新性转化,创造性发展,应该说“墨·CHIN”展给出了自己在水墨领域的思考。作为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美术馆打造的系列品牌展之一,“墨·CHINA”通过集结当代水墨艺术家群体梳理近四十年水墨创作话语变迁历程,探讨水墨艺术如何在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的融合发展中,形成自己的样本。

展览将持续到5月20日。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