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长假开演的这部音乐剧,复刻了安福路和老白家的客厅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原剧本相当扎实的黑马电影《爱情神话》去年改成音乐剧后,又成为了音乐剧界的一匹黑马,被誉为上海版的“欲望都市”。在观众的持续“催更”下,历经半年修改打磨的音乐剧《爱情神话》于今年五一长假回归舞台,2日晚起在美琪大戏连演21场。搬上舞台的安福路,老白家客厅的精彩故事,都让五湖四海的朋友多了一个“相聚上海”的理由。
// 以“上海味道”讲好上海故事 //
去年国庆档,沪语音乐剧《爱情神话》在上海文化广场成功首演,一连六场,最终收获了豆瓣评分8.5的超高口碑。今年“更新”的版本,除了宗俊涛、王昊、赵毅劼、蒋倩如、丁臻滢、赵嘉艳、徐磊、年蔓婷、Hamza、郭珍艳等原班阵容,刘令飞、施哲明、刘浩冉、赵超凡、井彦乔、冯镝霏等与上海有着不同渊源的音乐剧演员也正式加入,奉上他们的沪语音乐剧首秀。此外,除了“嗲妹妹”黄龄再度领衔“格洛瑞亚”外,脱口秀演员王勉、沪剧演员徐祥也将呈现他们的跨界尝试。
首演过后,不少观众发现,新一版的“含沪量”有了进一步提升。不仅新加入了不少上海籍的演员,同时那些不甘愿被贴上“洋泾浜”标签的非沪籍演员们也狠下功夫,在沪语指导徐磊的帮助下,沪语发音显得纯正不少,而时不时冒出的“沪普”又令人感到相当亲切。此外,部分台词的调整也更加地贴合了上海话的语境,更为精准、细腻地传达出了人物的情感起伏。
相比首轮演出,美琪大戏院的舞台和观演空间都变得更加紧凑,为此剧组也调整了部分舞台调度,拉近了“街道”之间的距离,更显出市井生活的热气腾腾。在歌曲部分,主创团队也再次放大了不同曲风的色彩对比,在爵士的基调上,踢踏、探戈、摇滚、流行相得益彰,从“香葱茄子”和“乡村骑士”的谐音梗,到贝多芬、肖邦、布鲁克纳和乖乖隆地咚的雅俗共赏,津津有味。
作为一部从大银幕搬上舞台的沪语音乐剧,音乐剧《爱情神话》既让观众感到新鲜,又有着久违之感。曾几何时,“上海故事”是舞台创作最为乐见的题材之一,而随着城市更新的加快,文化迭代的加速,对于“上海故事”的时代演绎,创作的脚步始终未能跟上城市的节奏。在此意义上,音乐剧《爱情神话》的爆火出圈使其成为了一个真正的“破题者”,正如有观众评价说,当演员在台上用上海话唱出第一句歌词“伊不会跑了伐?”时,音乐剧《爱情神话》就已经成功了。
用“上海味道”讲述“上海故事”,不止于“形”,更在于“精、气、神”。音乐剧《爱情神话》摒弃了东方明珠、外滩这些公众熟悉的上海符号,而是将目光转移到安福路这样的城市文化新地标,让弄堂口的修鞋铺和咖啡店各安一隅,风雅和市井,戏剧和生活,在这里都成了“一墙之隔”;演员随手拿起的咖啡、红酒、蝴蝶酥,乐池里即兴响起的爵士小提琴,在这里也分不清是表演设计还是真实生活。舞台上旋转的布景,集合的不仅是城市的不同立面,也是上海这座海派城的兼容并蓄的文化样貌。
跳出电影的线性叙事,音乐剧《爱情神话》侧重于点和面的挖掘、展示,将人物的内心矛盾纠葛和现实的阴差阳错,毫无遮掩地曝露在观众的面前。无论是众人在餐桌前的句句调侃,还是老白的爱在心口难开,各怀己见却又彼此尊重,步步为营也留有退路。在上海人的观念里,只要不干扰他人,就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所谓的君子和而不同,就是海派文化的最典型的基因。相比电影里的“不响”,音乐剧用更为直白的方式,帮助那些陌生于上海或者并不熟悉这一地域景观的观众,在短时间里感知到“有容乃大”上海腔调,这不啻是一条值得借鉴的创作捷径。
// 文旅商融合让全国观众“相聚上海” //
对很多外地观众来说,《爱情神话》吸引人之处,在于它大胆抛弃了外埠观众对上海的刻板印象,着眼于摩登都市中的市井烟火、人生百态,像是一道精致的咸泡饭,看似普通却是上海城市文化最鲜活的一个注脚。有观众评价说,世俗气息才是上海这座城市最本真的韵味和光环。
为了让戏剧和城市生活水乳交融,今年,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首次将文化IP植入静安重要商业地标,创新文化流量向市场消费转化的新模式。作为静安现代戏剧谷展演时间最长的剧目之一,音乐剧《爱情神话》主动把艺术舞台搬进公共场域,以特别快闪店的形式,把“老白的家”搬进张园,打造沉浸式戏剧体验空间,把戏中鲜活的场景变成触手可及的生活方式。在快闪店开放期间,剧方还不仅联合咖啡餐饮商家推出限定特饮和点心制作工坊,邀约剧中演员和观众一同赴约戏剧下午茶,从剧里到剧外,感受别样的“上海味道”;而且还在快闪店内举办了5次戏剧分享会及工作坊活动,分享剧组台前幕后的趣闻轶事,带来了别开生面的沉浸式建组大会,充分利用商业综合体优势,开辟出文商旅联动的新形式。
随着新一轮音乐剧《爱情神话》大幕的开启,更多的创新玩法也被一一解锁。细心的观众可能已经发现,演出中老白多次提到他个人的“白辛苦,不辛苦”音乐会的地点选在港汇恒隆广场。事实上,这不是一句台词,而将是一场真正的音乐会——5月19日下午三点,剧中主演就将亮相港汇恒隆广场,为游客带来一场精心编排的音乐会。此外,剧组还将亮相“五五购物节”的全球大直播,向海内外观众推介音乐剧《爱情神话》这出浓缩着上海文化图景的都市大戏。
在文商旅的融合实践中,音乐剧《爱情神话》的创新之处在于找到了戏剧作品与商业品牌、热门商圈之间的最大公约数。当在地文化成为各地文商旅撬动市场的重要支点,如何有效地对一座城市的地域文化进行再提取再创造,是城市文化软实力的一种体现。音乐剧《爱情神话》以打造城市文化创新样本的站位出发,跑好文商旅的融合发展的第一棒,助力推动城市消费的扩圈提频。
此轮演出正值五一长假,拖着行李箱赶着去美琪看戏的观众,成了南京西路上的一道假日风景。上月,上海发布了“相聚上海”的活动指南,瞬间种草无数网友,来上海走一走,玩一玩,这座城市有着数不清的“打开方式”,但看一次音乐剧《爱情神话》,早已列在了很多游客的心愿清单之上。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