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程高峰开启,G40高速和上海虹桥枢纽车流和人流情况如何?
2024-05-04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泳均

五一劳动节假期临近尾声,G40高东等主要入沪道口和虹桥枢纽车流和人流情况如何?上海公安如何多策并举应对五一小长假返程高峰?

G40沪陕高速迎来返程车流

G40长江隧桥将迎超20万辆返程车次

记者从崇明公安获悉,G40沪陕高速提前迎来返程车流,崇明往市区方向车辆逐渐增多。据公安预测,5月3日下午至5月5日夜间,整个返程期间将有超过20万辆车次经G40长江隧桥返沪,崇明警方已根据节日预案启动24小时不间断“护航”模式,确保返程车流平安有序。截至5月4日上午9时30分,崇明陈海收费口实时车流量约为每小时3800辆,车速均保持在20公里/小时以上。

“五一假期的后三天,我们在G40下行线长兴服务区出口处启用信号灯控制模式。为确保G40长江隧道通畅,崇明交警继续采用信号灯‘分段控流’措施。动态控制下行线进入隧道的车流量,除长兴服务区出口加速车道可变道至3号车道外,1号、2号、3号车道之间不能随意变道。”崇明交警虞斌介绍。此外,崇明交警协调了车辆牵引施救单位在长兴岛服务区、陈海收费口、潘圆收费口、G40长江大桥和陈海公路沿线等重要点位投放施救车辆,确保第一时间完成事故车辆、抛锚车辆牵离。

记者从浦东公安了解到,今天上午9时至10时,G40沪陕高速长江隧桥段车流饱和量达到每小时3900辆左右(仅长江隧道内下行往市区方向),车速维持在每小时70公里。为确保返程高峰期间的交通秩序井然,为返沪市民提供一个安全的行车环境,浦东交警在长江隧道(崇明往浦东方向)出口方向增加了警用两轮摩托车的部署。这些摩托车作为重要的机动巡逻力量,能够对交通事故做出快速反应,并处置各类突发事件。隧道出口处还配置了警保联动车辆和多辆牵引拖车,以进一步提高事故现场的处置效率,防止因事故引发的新的交通拥堵。

虹桥火车站迎来返程高峰

每小时客流均在2万人次左右

自5月4日起,“五一”长假返程客流逐渐增大,虹桥火车站每小时客流均在2万人次左右,逐步达到长假期间的峰值。针对超60万人次的到发旅客人数,枢纽西广场P9停车场地面的22个社会车辆临时上客点已全面投入使用,日均使用车次近3500车次,闵行公安也增派警力在上述区域步巡,提升应急处突和服务群众的能力。

闵行公安新虹派出所会同交通委、车库管理单位进一步合理设置引导标识,增派“平安联盟”工作人员在车库指挥车辆通行,通过引导使用“快处易赔”程序,提升擦碰类事故的处置效率。同时,交警部门通过“大小循环”和“高地联动”等举措,会同“平安联盟”志愿者在高峰时段持续疏导P9、P10停车库和周边道路车流,减少拥堵发生,提升通行效率。长假期间,闵行交警在虹桥枢纽周边设置20多个固定和流动岗位,针对P9、P10停车库周边主要易堵点位及时开展疏导工作,随时关注高架车流对地面道路的影响,提前启动分流预案,协力做好高地联动疏导。

闵行交警相关负责人表示,市民朋友如前往虹桥枢纽尽可能选择公共交通出行,避免因道路拥堵或停车困难耽误行程。如果确需驾车前往,请对停车场地、区域路网提前进行了解,合理安排出行路线。

5月3日起抵达虹桥火车站客流

每日在30万以上较往年略有增加

今日,地铁虹桥火车站也迎来了今年“五一”抵沪客流高峰。“从5月3日开始抵达虹桥火车站的客流每日都在30万以上,今年‘五一’返程客流较往年略有增加。”轨交总队虹桥枢纽所综合指挥室警长郑佳向记者介绍。

作为承担虹桥火车站主要疏散功能的地铁2号线,由于国家会展中心动漫展、蟠龙天地和朱家角客流等叠加因素影响,昨日15时至18时,2号线虹桥火车站、徐泾东站出现了集中进站的压力。

根据展会、景点客流与枢纽客流叠加的情况,轨交公安启动高等级勤务模式,结合以往节假日和重大节点安保措施,组织警辅力量会同地铁运营方做好客流疏导工作,采取“前置分流、站内分流、物理硬隔离”措施,加快站内客流疏导效率,全力保障站内客流平稳有序。 此外,轨交公安还进一步优化服务举措,热情接待乘客求助,为乘客提供指路、咨询、帮助购票、寻人找物等便民服务,及时化解纠纷,及时帮助乘客解决遇到的实际困难,营造温暖和谐的节日出行氛围。

▍温馨提醒

今明两天返程高峰恰遇雨水天气,雨天路滑,驾驶员请提前关注路况情况,尽量错峰出行,合理规划行车线路。驾车时请轻打方向缓踩刹车,杜绝交通违法行为,不随意变道,如遇缓行耐心等待,服从现场民警指挥,安全文明出行。乘坐火车、飞机返沪的乘客建议尽可能搭乘公共交通出行。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泳均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