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区小微空间挖出大智慧,“主理人Ke堂”秀出微改造锦囊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
城市更新过渡阶段,黄浦区老城厢大面积拆迁改建,实体阵地空间不足,群众身边的服务阵地有所缺失。面对这一难题,黄浦区展开了“10平方米”社区微更新计划,利用小微空间激活服务潜能,有效延伸了基层治理触角,通过充分挖掘社区、楼宇园区、街区内各类闲置空间,计划在全区打造100个开放型、嵌入式的“零距离家园”小站,力争2024年9月底前这些小站基本投入运行,同时,挖掘并赋能100位小站“主理人”,在盘活现有空间、激发共治活力、让渡空间主理权等方面做出富有黄浦特色的探索。
记者了解到,在定位上,“零距离家园”小站核心功能为休憩议事微空间、公共服务微站点、宣传展示微舞台。居民区内的小站可增设邻里互助、公益志愿、文体活动等功能;不少楼宇园区内的小站可根据企业白领具体需求,增设白领午间活动等服务;街区内的小站可根据行人、游客的需求和街区特色,增设艺术展陈、健身、科普等功能,结合“一街一路一圈”建设,叠加“公园+”“生态+”等公园城市的理念,在黄浦区打造集人文、绿色、智慧、活力于一体的温馨家园。
截至去年年底,全区共建成示范型实体阵地25处,实现居民区层面“零距离家园”实体阵地全覆盖。2024年,又立足挖掘居民身边小微空间,推进“零距离家园”小站建设,逐步健全以示范型“零距离家园”实体阵地为枢纽,街区、居民区“零距离家园”实体阵地为支撑,“零距离家园”小站为补充的街道-街区-居民区-微网格四级阵地体系。
选址有了,运维方式有了,好的经验传授更成为100个小站迅速复制的思想基础和行动准则。今年5月开始,黄浦区委社会工作部率先开设3期小站“主理人Ke堂”,协同街道相关职能科室共同挖掘一批能“为我所用”的小站主理人。同时,为了搭建交流合作的平台,还邀请各街道互相串串门,也到外区取取经。日前,首期黄浦区“零距离家园”小站“主理人Ke堂”以《从邻开始——共商“零距离家园”小站美好愿景》为主题,在颐乐生活街区党群服务站拉开序幕。
这期实操性极强的“主理人分享会”围绕社区营造理念与路径、小微空间环境设计等主题,邀请到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赵欣教授及见山设计&爱创益&万象营造负责人何京洋提供理论指导。课堂还设立了“零距离家园”小站建设观察团,邀请专业社会组织和老干部等关心社区发展的“智囊团”从第三方视角为小站建设出谋划策。创意PK环节,参与首期活动的10位小站主理人代表,在全区100位主理人中脱颖而出,他们集思广益头脑风暴,畅谈小站建设思路与实施路径,经评选最终产生出5位最靓主理人和5个最具潜力小站。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