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内尽显五洲风情,上大国际文化节展示多样文化
2024-05-14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来自50多个国家的上千名师生,在上海大学宝山校区的校园里展开了一场国际风情展示。记者看到,在这一上海大学第十一届国际文化节开幕式暨第十七届国际文化风情展上,不出校园就能品味多样文化,领略五洲风情。

这一国际文化节以“龙腾四海,共谱新篇”为主题,来自各国学生代表身着本国传统服装入场,用一场服装秀展示了世界各国的服饰之美。上海大学“海翼”国际学生合唱团为观众带来合唱表演《同一首歌》,来自世界各地的国际学生们用歌声表达了对上海大学的美好祝福。中国学生在传统古筝乐曲《渔舟唱晚》的演奏下带来中国古筝茶艺秀,太极拳社的国际学生打起太极拳来也是有模有样。精美的服饰、动听的音乐、优雅的舞蹈,展现了上海大学海纳百川、包容开放的文化氛围。

除了歌舞表演,位于图书馆前的国际文化风情展涵盖了36个国家的国家展台,各个展台通过海报、展板、手工艺品、服饰的展示,结合歌舞、游戏等形式,对本国的历史文化与民族风情进行了充分展示。

巴基斯坦的Shelwar Kameez,毛里塔尼亚的长袍,泰国的Katlynn Srithong,日本的和服,越南的奥黛,乍得的Laffaye……各国学生身着传统服装,将异国情调演绎得淋漓尽致。风情展上的手工艺品更是琳琅满目,引来大家驻足观赏。阿塞拜疆展台的手工玻璃杯由一位国际学生的妈妈亲手制作而成,埃及展台展示了一系列精美首饰以及带有独特花纹式样的盘子,孟加拉虎吸引了前来合影的小朋友。乌兹别克斯坦展台的Sayyora介绍说:“石榴的意思是多子多福,我们很喜欢它,所以陶瓷上有很多石榴的样子。”

最热烈的舞蹈展示着异域风情。这边,来自萨尔瓦多的莫娇茵身着与国旗颜色一致的蓝白大摆裙与展台的男同学展示了一段双人舞,那边埃塞俄比亚的同学带来了一段热情奔放的非洲舞蹈。欢呼声此起彼伏,充满欢乐。

展现各国风味的怎能少了美食?各国学生大显身手,奉上了种类繁多、各具风味的特色佳肴。孟加拉的Payesh、乌拉圭的肉馅卷饼、哥斯达黎加的咖啡、巴基斯坦的Biyani、也门的炸面包、蒙古国的饼干、波兰的苹果酒、日本的铜锣烧、斯里兰卡的椰子水红茶……每一口都是味蕾的旅行。东南亚的几个国家展台从主食到甜品到饮料,多种搭配与组合任人挑选。来自越南的段红说:“我们多次开会、分工协作,提前一周准备,从昨天凌晨就开始做饭,真是难忘的体验。”

为了增加互动性与趣味性,不少国家展台还设计了游戏环节。俄罗斯展台的“幸运大转盘”引来不少人围观,大家通过转动转盘完成“学对话、问答比赛、画套娃、猜测刻板印象、学俄舞、绕口令、看照片指物品”等任务,在游戏中增强对俄罗斯文化的了解。越南展台的跳竹竿,吉尔吉斯斯坦展台的传统民族游戏chuko(嘎拉哈羊骨头),阿根廷展台的桌上足球,韩国展台的花牌、甩胶鞋、抠糖饼,马来西亚展台的五粒子和划拳一字马也为大家带来了欢声笑语。

在36个国家展台中,法国、葡萄牙、加拿大、澳大利亚展台分别由四家中外合办学院承办,展示了中外合作教育项目的办学成果。本次风情展还特设了相关企业、组织、服务展台,为中外学生提供信息咨询的平台。“丝路电商杯”国际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初赛的作品在现场展出,评委们与参赛学生进行了一对一的交流,帮助国际学生提高创新创业能力。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据介绍,国际文化节是上海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品牌项目,也是上海大学国际化建设的重要体现。上海大学表示,将更加积极地回应时代要求,坚定不移地推进“国际化的上海大学”建设,持续担当高校责任,以教育人,以文化人,丰富校园文化,为中外学子提供一个知识学习与文化交流平台。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