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地图“红色文化”功能正式上线,残疾人可无障碍导航至这些红色文化场馆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
时值第25次上海助残周,今天,市残联联合黄浦区残联,在上海大世界共同开展“文化有约·阳光志愿·科技助残·爱心上报”助残志愿服务活动,发布了一系列助残志愿服务清单。此外,无障碍地图“红色文化”功能正式上线,全市379家革命遗址、旧址和纪念设施首批入驻平台,残疾人可无障碍导航至这些红色文化场馆。
四项助残服务项目
为残障人士提供全方位法治服务
“今天,室外阳光明媚,室内和煦温馨。首先请大家欣赏暖心微电影《阳光梧桐路》。”这部微电影里讲述人的是残疾人走出家庭,融入社会,享受阳光,体验精彩的故事。活动现场,故事里的主人公南京东路街道均乐居委会居委干部林海和唐心分享了自己的故事。
当我们谈论政法工作时,常常聚焦于公平正义与规则秩序,但今天,我们更要强调的是政法工作温暖人心的另一面——与助残事业的深度融合。它让法治的阳光照亮每一位需要帮助的人。现场,黄浦区公安分局、区法院、区检察院、区女律师联谊会四家单位逐一发布助残服务项目,共同为残障人士提供更为全面、优质的法治服务。
黄浦公安分局刑侦支队三队(反诈中心)指导员王欣蔚发布了公安分局的助残服务项目“助残与反诈同行”,以创新举措和实际行动,帮助残疾人提升防骗意识、守卫财产安全,构建起了一道坚实的反诈防线。
黄浦区法院立案庭庭长魏乐陶发布了“爱力量”助残服务项目,展示了政法助残的深度与温度,那一扇特别开设的手语服务窗口,成为了听障人士与法律之间沟通的桥梁,六项细致入微的服务举措,从无障碍诉讼环境到精细化的法律援助,每一项都是司法温情的流露。
黄浦区检察院公益检察室主任、检委会委员谷莺发布“民心检察官——益路守护 破碍同行”助残服务项目。据了解,该项目通过公益诉讼等方式,积极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不仅体现了对残疾人朋友的深切关怀,也彰显了政法工作的社会担当。
黄浦区女律师联谊会副会长岳雪飞则发布“星聚力”助残服务项目,该项目为残疾人提供了细致入微的法律服务。
文化助残志愿服务双清单发布
残疾人有了这些好去处
在助残志愿服务领域融入新发展格局,积极推进“文化助残”志愿服务,吸引残疾人走进本市各类文化场馆,身临其境地体验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的精髓。这次活动精心策划并实施一连串充满人文关怀的活动——暖心微电影的放映、原创公益歌曲的演绎、文化助残志愿服务清单的发布,以及法律助残服务点的授牌等仪式。
当天,主办方发布了文化助残志愿服务双清单。5月16日,云助残服务平台无障碍地图“红色文化”功能正式上线,全市379家革命遗址、旧址和纪念设施首批入驻平台,通过高德地图,残疾人朋友可以无障碍导航至这些红色文化场馆,残疾人朋友和助残志愿者在无障碍导航过程中及进入文化场馆后,可以对无障碍设施进行爱心上报。
与此同时,市残联面向各区残联征集助残文化资源支持单位和助残志愿服务实践单位,形成全市文化助残志愿服务双清单。
第一个清单是助残文化资源支持单位清单,即:有意愿且有条件向残疾人及亲友开放宣传展示红色文化、江南文化、海派文化的场馆,可在固定时间接待残疾人团体或个人参观,也可借助场馆内无障碍设施为残疾人提供主题教育、科普文化、艺术疗愈、读书会、数字讲解、网络云展等服务。首批共46家联盟单位。
第二个清单是助残志愿服务实践单位清单,即:在残疾人参与文化活动时,以志愿团队或推荐志愿者形式,提供导盲出行、轮椅推行、辅助讲解、手语翻译、随行陪伴、培训讲座等志愿助残服务的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首批共38家支持单位。
活动仪式后,爱心企业上海译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视+AR为参加本次活动的残疾人提供了AR导览服务,主要是添加口述解说旁白、手语翻译画面和无障碍标识提示、导航路线等,可同时服务视、听、肢障群体进行无障碍观赏,这是科技助残落地应用的又一重大突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