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上海创新创业青年50人论坛举行,发布系列新举措
2024-05-18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杨力佳

如何更好地支持青年创新创业,实现城市与青年的双向奔赴?在今天于上海中心举行的第五届上海创新创业青年50人论坛上,一批重磅举措一一发布。

    上海创新创业年度十大研修营    

    打造多层次、全方位的赋能课程    

聚焦数字素养提升、工业互联网创新、科创文旅产业、沪港澳青年创新创业、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九城市青年创新创业、数字经济企业上市辅导等主题,针对不同创新创业群体打造多层次全方位的赋能课程。通过导师辅导、闭门会议、大咖分享、专题培训、项目路演、资金扶持、资源对接、陪伴计划等方式,提升青年能力、促进交流合作、推动项目落地。

“科创+文旅”创新创业研修营

研修营结合黄浦区科创与文旅两大重点产业,以金融服务业赋能产业发展,依托复旦大学国际金融学院高校优质师资,公开招募全球创新创业青年。课程聚焦国内外宏观经济趋势、科创文旅产业创新前沿、黄浦区创新创业政策,新设媒体公关版块课程,采用课堂学习+实践教学,帮助学员洞悉趋势、思维升级、致力实战、回馈社会。

“提高数字素养”创新创业研修营

研修营聚焦从事科创、数字经济等方向的创业者,采用授课、邀请业内专家分享经验和案例、项目路演等形式,帮助创业者紧跟数字经济的步伐,不断提高数字经济时代下的企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预见独角兽·青创研修营

研修营起源于由SMG高峰团队和创投服务平台预见独角兽联袂打造的大型青春创投节目《预见独角兽·青创英雄会》。以“聚变·共创”为主题,将更加关注青年创新创业者需求,更加聚焦企业跨越式交流,更加注重企业智能化创新能力提升,通过“企业融资+商业资源”双维度赋能,以全媒体融合矩阵助力打造学习型组织、沉浸式研学、陪伴式辅导的全周期体系,并融合ChatGPT、AI大模型、新消费场域、数字文化、工业互联网等前沿科技的最新产业热点,助力独角兽企业发展。

留学人员创新创业研修营

研修营培训对象为有创业项目、拟回国创业的海外留学人员或拟项目落地的归国留学人员,提供集中赋能和创业加速服务平台,助力留学报国、科技报国、创业报国。列入上海市“海聚英才”系列活动,以创业大赛集聚人才,打造全新创业发展陪伴体系,探索为经济发展贡献统战力量的崭新模式。

沪港澳青年创新创业研修营

研修营充分发挥上海“桥头堡”优势,着眼沪港澳、放眼全球,吸引海内外创新创业青年走进上海、聚焦普陀,帮助他们掌握营商政策、深挖合作潜力、对接投资需求、提升自身发展,书写创新创业青年“靠谱”发展、沪港澳合作共赢的新篇章。

“相聚上海 共逐梦想”华侨华人创新创业研修营

研修营通过“政策解读、产业园区介绍、学员项目路演、创业者分享、创业导师指导、现场教学”等形式,提供多元实践课程,帮助学员们建立宏观视野、把握经济形势、了解浦东发展前景,助力在沪创新创业。

海纳百创·新青汇创新质力研修营

汇青春,链接产业园区和高校学生创业团队,为新质生产力青年创业者搭建成长展示平台;立潮头,细分科技领域,融合“通识+专业”“分享+指导”“讨论+合作”;展风华,以集聚促辐射,推动持续交流合作,实现科技产能转化。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九城市青年创新创业人才研修营

研修营组织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九城市青年创新创业人才,以专家授课、现场教学、实地调研、交流研讨等形式开展集中学习培训,激发九城市青年创新创业人才在中国式现代化的长三角实践中挺膺担当。

数字经济企业上市辅导研修营

研修营围绕“青年与城市共成长”主题,面向数字经济青年企业家开展上市辅导,依托杨浦区新成立的香港中文大学上海中心优质资源,面向“技术生态”“用户生态”,引领云原生时代的数字技术创新和行业数字化变革,通过专家陪跑、精准赋能,以“政、产、学、研、金、用”六位一体的协同体系,共建新一代数字产业“虚拟加速器”,助力数字产业新一代领军人才和高成长新锐企业引领科创未来。

“创青春”上海青年创新创业研修营

研修营面向40周岁(含)以下在上海创业或有意在上海创业的职业青年,围绕理论学习、政策宣讲、实操培训、行业调研、项目路演五个方面开展活动,通过政治素养、创业能力、分享展示、行为规范四个维度进行综合评比,遴选一批厚植家国情怀和城市精神品格,掌握前沿科技和先进技术的优秀创新创业青年人才。

    7个上海青年创新创业基地    

    打造全要素、全链条的综合服务平台    

基于青年创新创业需求,从园区、孵化器维度,从产业重点、扶持政策、配套服务等方面发挥指引作用。首批7个基地,从最前沿的科技研发机构到最活跃的创新创业力量,从最强劲的科技金融资本到最有效的服务体系,打造全要素、全链条的综合服务平台。

“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

上海首批未来产业先导区之一,聚焦未来智能、未来能源、未来空间三大方向,打造从孵化器、加速器、大学科技园,到中试基地、成果转化基地、科创综合体的系列科创载体。取名“零号湾”,就是要助力企业“从0到1”的突破、孵化和“从1到10”的成长。

模速空间

为拓展大模型行业应用落地、引领大模型产业发展,市区共建、联手打造的全国首个大模型专业孵化和加速载体。以十万方空间、百家创新企业、千款行业应用、万亿产业规模为目标,打造算力调度、开放数据、评测服务、金融服务、综合服务五大平台。

市北高新园区

历经工业园区到生产性服务业园区再到大数据园区的三次转型,坚持“基地+基金”的运营理念,通过发展数字经济特色产业集群、建设聚能湾国家级孵化器、实施助力科创引培计划等举措,营造“孵化+投资”的良好创新创业氛围。

上海紫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国内唯一的以民营企业为开发主体的国家级高新区,高端产业集群发展,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科创策源厚植发展动能,积极推进创新创业孵化和科技成果转化,与上海交大、华东师大一起形成接轨世界的产学研集聚区。

上海多媒体产业园

以信息服务业、人工智能、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为主导,重点关注“互联网+文化”深度融合的数字文化产业特色。发挥市中心楼宇载体的资源优势,适应行业与企业需求,促进文商合作、文旅合作及其他跨界融合。

移动智地产业园

地处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依托ISA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围绕“孵化服务+创业导师+投资加速”完整生态链孵化模式,为创新创业团队发展创造低成本、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打造区域移动互联网专业化产业孵化集群。

张江药谷

实施“聚焦张江”战略最早开发的基地之一,与高校科研院所、特色产业园区、产业链龙头企业、顶尖人才通力合作,打造多元化的创新孵化载体。配资金、配空间、配服务、配政策,聚焦青年人才提供专业化、集成化服务。

    3个上海青年创新创业服务团    

    提供专业领域辅导和支持    

创新创业导师团由历届论坛重要嘉宾以及全市创新创业领域具有代表性的专家、企业家组成,首批百名导师聚焦青年创新创业主题,为高校学生、园区青年提供指导、帮助和服务;科创服务团设立融资顾问分团、行业分团、综合分团等三个分团,密切携手行业协会、园区、孵化器、投融资机构等,为科技企业赋能;专业服务团汇聚金融、法律、财会、税收、评估等多领域的专业人才,发挥政策指南针、企业智囊团、人才孵化器的作用,为创新创业青年群体提供公益性的专业领域辅导和支持。

上海创新创业导师团

发挥上海创新创业青年50人论坛的汇聚人才、整合资源、打造品牌、服务发展等优势,促进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组织在创新创业领域有深入理论研究与突出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企业家组成上海创新创业导师团,聚焦青年创新创业主题,为高校学生、重点园区创新创业青年等提供指导、帮助和服务,共同助力青年创新创业。

上海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专业服务团

为创新创业青年群体提供公益性的专业领域的辅导和支持,上海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成立“上海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专业服务团”。该服务团汇集了我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中的金融、法律、财会、税收、评估等领域的专业人才,整合专业人士的知识经验和行业资源,积极发挥政策指南针、企业智囊团、人才孵化器的作用,助力青年创新创业者更深入理解政策、提升综合创新创业能力,致力于成为上海市创新创业青年群体成长路上的合作伙伴。

上海市新的社阶层人士科创服务团

为更好地在服务上海建设“五个中心”中彰显全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积极作用,聚焦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服务好青年创新创业工作,依托上海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成立“上海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科创服务团”,发挥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专业优势和平台资源,有效对接科创团队和企业,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拓展“海上新力量”工作总品牌,共建上海青年创新创业工作体系,营造青年创新创业良好生态。

    上海青年创新创业扶持计划    

    共建青年创新创业工作体系和良好生态    

上海青年创新创业扶持计划将集成式推出区级、重点园区的扶持政策。从“创新创业企业扶持政策”“青年扶持政策”“项目专项奖励政策”“配套服务政策”“其他特定功能性政策”等多版块,全方位梳理、集成式推出各区、园区的扶持政策,为全球青年来沪创新创业提供向导指引。对创新创业企业在创业资金、办公场地、创业投资、人才引入等方面进行扶持;对创新创业青年在人才安居、人才落户、个人资金奖励等方面进行扶持,开展项目专项奖励,做好配套服务。

包括全市16个区和7个基地的青年创新创业扶持政策,青年创新创业研修营等培训计划,导师团、专业服务团、科创服务团等服务体系。政策全面,包括企业扶持政策、青年扶持政策、项目专项奖励政策、配套服务政策、特定功能性政策等,涉及产业、资金、场地、人才、配套等创新创业全要素、全过程。联动充分,发挥创新创业导师的引领和指导作用,发挥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专业特长和资源优势,做好列名管理和工作排班,线上线下相结合,走进高校、园区和企业,提供精准化、个性化服务。操作便捷,明确目标群体、标准条件、优惠举措、服务内容等,分层分类展示、实实在在扶持。

通过上海青年创新创业扶持计划,联动更多职能部门、整合更多平台资源,为全球青年来沪创新创业提供桥梁通道、向导指引和专业服务,共建青年创新创业工作体系和良好生态。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杨力佳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