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规模古埃及文物出境展要来了,7月在上海和法老雕像“面对面”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 常鑫/图
作为有史以来全球最大规模、亚洲最高等级的古埃及文物出境展,“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7月18日将在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揭幕。届时上海观众将有机会与图坦卡蒙、阿蒙涅姆赫特三世以及拉美西斯二世等法老雕像,成套木乃伊棺,女王金饰以及萨卡拉地区新发现的彩绘木棺、动物木乃伊和雕像等重磅文物近距离相遇。
此次展览是上海博物馆“对话世界”文物艺术大展系列第四展。全面揭秘古埃及文明及其最新考古发现的重磅大展。展期将近13个月,延续至2025年8月17日。上海博物馆馆长褚晓波今天透露,本次展览汇集492组788件古埃及文明不同时期的珍贵文物,这些文物精选自埃及国家博物馆、卢克索博物馆、苏伊士博物馆等七家埃及重点博物馆和萨卡拉地区的最新考古发现,其中超过95%以上的文物为首次来到亚洲,共同为观众揭秘古埃及文明面貌。
尼罗河流经千里沙漠,向北汇入地中海,河岸肥沃的黑土地孕育生命,古埃及文明在此萌发壮大,成为人类文明的源头之一。此地诞生了早期的文字、城市与国家,发展出复杂而自成一体的信仰系统,并在与周边区域漫长的融合交流中经历多元文明的选择和再造。金字塔与神庙营造的神圣空间,掩埋于帝王谷与贵族墓中的恢宏壁画,共同构建起古埃及文明的永恒神话。金字塔之巅是更接近太阳神的地方,在此更能鸟瞰众多的地表遗存和历年出土的考古奇迹,回望尼罗河谷曾经的万物生息,展开现实与历史的对话。
展览通过“法老的国度”“萨卡拉的秘密”“图坦卡蒙的时代”三个版块展开独立叙事。“法老的国度”将以古埃及人根植于自然地理环境的宇宙观的映射——众神的世界为引入,呈现一部浓缩的古埃及文明史,论及古埃及人的宇宙观念、社会秩序、文字书写、工匠技艺、墓葬习俗等,涵盖从社会制度、日常生活到精神世界的各个方面。
在“萨卡拉的秘密”版块中,将首次系统公布埃及考古队在萨卡拉地区展开自主考古以来取得的重大发现,追寻信仰实践的漫长轨迹,包括神圣动物崇拜、猫神巴斯泰特的供奉和猫神祭司丧葬习俗等,解读萨卡拉作为复古之都的文化意义。埃及人将定都孟菲斯作为其历史的开端。萨卡拉正是整个孟菲斯墓区最重要的环节——这是被古埃及人沿用最久的古老墓地,有3到13王朝的15座金字塔,也是贵族墓葬、动物木乃伊埋葬极其密集之处。2020年,萨卡拉的考古新发现,包括修建于公元前600年的猫女神神庙遗址及猫神祭司地下合葬墓穴中的完好遗存等,被列为当年世界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图坦卡蒙的时代”版块从公元前1500年地中海地区进入帝国时代的背景入手,上溯阿蒙神信仰的发展和18王朝国王埃赫纳吞的宗教改革——这是多神信仰与一神信仰的一次分野,下推少年图坦卡蒙治下的传统宗教回归及后世影响。年少去世的法老图坦卡蒙,在1922年因其墓葬轰动世界。一百年来,考古学家、语言学家、历史学家们越来越具体地复原了少年法老所处时代的生活图景。当我们从雕像上辨识出被后世凿去的王名,曾经的风起云涌,透过历史的尘埃重新浮现。值得一提的是,本展厅将“青少年友好”纳入设计原则,降低展柜和陈列带的高度,设计可触摸的文物模型,动态演绎猫神的一体双面,并营造一处蒙太奇的猫神圣殿,以期通过虚实结合的场景引发观众遐想。
在今天的推介会上,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上海市文物局局长钟晓敏说,上海博物馆推出的“对话世界”系列展览是对“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正、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之新”的生动实践。本次展览不仅生动演绎了两个古老文明的跨越时空对话,也充分体现了赓续传统友谊、开创崭新征程的美好愿景。
埃及旅游和文物部最高文物委员会秘书长伊斯梅尔表示,这场展览展示了中埃两国深厚的历史渊源,这种渊源体现于两国交往之间,彰显于人民往来之中,延续了数千年。中埃两国合作举行此次展览,能够提升两国文化机构的执行力、丰富度和高效性,推动两国文化机构齐心协力,共同构建开明、先进、包容的社会。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 常鑫/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