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相约写新篇,云南希望小学教师来沪“充电”
2024-05-24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孙琪 通讯员 于珂/文 吴恺/图、视频

五月的上海阳光明媚、绿意盎然,位于松江区的希望工程全国培训基地再次迎来50名来自云南临沧和西双版纳的教师。2024云南希望小学教师培训班在此举行,来自彩云之南的教师在党的初心始发地接受为期5天的培训,他们访问申城名校,参观上海地标建筑,参加专题讨论,感悟初心使命,一起讨论如何做有情怀有温度,放眼世界的好老师、大先生,为云南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而努力。

初心如磐数十载

云南上海互动交融

山有所呼,海有所应。

多年来,沪滇两地在帮扶协作中,互通有无、相汇交融。教育事业,关乎着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命运,是沪滇协作的重点工作,各方都十分关注。5月20日,由上海市青基会、上海市希望志愿中心联合主办的“2024云南希望小学教师培训班”正式开班。

勐海县西定乡贵人鸟希望小学的老师万顺岚介绍起沪滇帮扶协作的岁月,满是感动。万老师的学校地处边境,毗邻缅甸山,是一所村级寄宿制完全小学,全校在校学生332人,有哈尼族、布朗族、拉祜族以及汉族四个民族。“我到校任职还不满5年,算是我们学校教龄最长的教师了。另外,我们学校还缺乏专业的任课教师,幸运的是,我校引进了上海的‘希望网校’项目,上海的志愿者老师们为我校的同学们带来一堂堂生动的音乐、美术、科学、法治、朗诵、英语课,他们用专业的知识和魅力开启了同学们新世界的大门,也让同学们了解到了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对世界未知的探索。”

一席话语让云南临沧和西双版纳的教师们感慨万千。

据悉,希望小学教师培训项目自2000年实施以来,在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和参与下,已为全国各地培训希望小学教师22200余名,其中培训云南希望小学教师12600余名,这是上海青基会多年来与云南教师的互动成效。上海作为希望工程全国培训基地,后续还将聚焦助学育人目标,融入“沪滇协作”工作大局,更好彰显教师培训的社会价值。

来自云南的教师们在培训班上认真听课。

精品课程干货满满

托举云南学子美好未来

为了更好地托举起边境多民族青少年,助力孩子们走向更美好的未来。本次培训班主办方为学员们准备了丰富的课程与活动,既有业务课程,又有思政课程;既有团建活动,又有分组讨论;既有红色史迹寻访,又有现代化城市观摩。

鲁文华是云南省临沧市永德县一所乡村小学的校长,他坚守三尺讲台二十年,一直潜心教书育人,这是他第一次走出云南,来到上海参加培训。他所在的学校现有教师12人,义教生263人,全寄宿。提起自己团队和学生,鲁文华满满的骄傲:“我们很多学生为上学,要翻山越岭走十多公里。他们的学习都很努力,近几年,我们学校教育成绩在临沧市能排进前十五。”鲁文华坚信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学生们离开落后的家乡,而是为了家乡不再落后。“所以我很珍惜这次来沪的机会,希望通过这5天的培训,提升我的教育理念,提高我校教育质量。”

培训时间虽然只有短短5天,可主办方精心准备的课程与活动,让来自云南的教师们深感收获满满。“这次的培训内容很丰富,上海的教育教学理念多元、包容、辩证,让我耳目一新。”景洪市普文镇中心小学85后教师刘剑芳是一名扎根在教学一线15年的优秀教师,在学校主要承担德育工作和四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她表示将带着新思路、新方法回到岗位,将培训所学应用到教育教学中,为家乡的教育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孙琪 通讯员 于珂/文 吴恺/图、视频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