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这群老师看流量之外的世界,徐汇为思政课研制“独家配方”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文、图
你心中的思政课,是什么样子的?是孜孜不倦,奋笔疾书?还是闲来无事,欣然入梦?思政课到底怎么教,才能做到“配方”先进、“工艺”精湛、“包装”时尚?图书馆、博物馆、歌剧院也能成为育人空间?还有哪些别开生面、不同凡响的课程?
在今天的徐汇汇论坛上,有这样一群来自徐汇区的老师,他们为思政课研制“独家配方”,带孩子们看流量之外的世界。
钱学森图书馆执行馆长李芳:
讲述“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如何赋能大中小学
钱学森图书馆执行馆长李芳给大家带来的题目是《以科学家精神 点亮信仰之光》,希望大家共同用科学家的精神点亮孩子眼中的信仰之光。
视频上播放了一段2007年《感动中国》组委会对钱学森的颁奖词。来领奖的是他的夫人,领奖那一年,钱老已经96岁高龄了。颁奖词“民族脊梁”高度赞扬了钱学森对我们国家的科学贡献,同时也特别强调他对国家、民族忠诚的情感。
李芳介绍说,钱学森是交通大学杰出校友,2002年,学校向国家提出来建设一个钱老的纪念设施,2005年得到批准,这个馆是2011年钱老诞辰100周年的时候建成开馆的,迄今已经13年了。
“很多时候大家会想,钱学森图书馆是一个图书馆吗?”李芳介绍说,其实它是一个纪念馆、博物馆,走进图书馆的4个展厅,就是博物馆纪念馆参观的空间。去年7月份迎来了第200万名观众,现在应该有210多万了。其中50%以上都是青少年,他们有的是家长带着去,有的是学校老师带着去,还有的是他们自己去的。“从2011年建成开馆时,就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22年我们成为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上周末5月18号,我们荣升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那么,钱学森图书的大思政课是如何点亮孩子们眼中的信仰之光呢?李芳娓娓道来, 大思政课或者宣传教育围绕着“三个一体化”:大中小一体化;馆内外一体化,展览和活动,无论在场馆内还是走到学校里,都可以比较畅通无阻地把藏品送到校园,可以和孩子们近距离接触,讲文物的故事;坚持知信行一体化。“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年龄特点不一样,我们会有不同年龄分段化设计。会把展品课程和学校课程很好融合起来。还会进行品牌化的设计。”
“每天下午3点30放学后,孩子的第二课堂就有钱学森图书馆的身影,无论他们走进场馆还是我们把展览送进校园,我们有一个《星际航行学院》,这是根据钱老《星际航行概论》这本书的名字冠名的。”李芳介绍说,场馆给小朋友科学课程、科普小讲座、动手实验、博物馆的探索发现之旅等等,还有《钱学森的读书会》,利用交通大学的优势,把大学生、博士生请到孩子们当中,让00后对话10后,讲科幻的故事,讲科普的知识。“”同时我们也让科艺融合进校园,让孩子们从小受到科学教育和艺术教育、博物馆学的教育,我们有《争当小小文物鉴赏家》,我们请到革命历史博物馆的专家和孩子们讲文物。’
此外,钱学森图书馆还把展览送进田林三中,让孩子从观看展览、参观展览的角色变成一个策展人。“有个同学原本非常内向,不善言辞,但通过成为策展人,理解科学家的精神,找到他要介绍的这个科学家,让同学和评委支持他给他投票,项目就有更多启动经费,他还组成团队让展览落地,他从一个观展人变成了一个小小策展人。展览落成后,他从一个不善言辞的孩子,变成一个在公众场合自信大方的孩子,这是他从观展人到策展人一个很大的变化。”
李芳介绍说,高中学生是没有很多时间能够到博物馆或者更多时间参与课外活动的,场馆就把展览、活动融入到课程中。
钱学森图书馆有一扇门开在校园里,有一扇门开在华山路,交大学生入校第一课是走进钱学森图书馆进行参观,13年来有超过10万名交大学子走进了钱学森图书馆,这也是交大学生走进交通大学理想信念的一个起点。
复旦大学博物馆馆长郑奕:
博物馆与中小学教育结合十分有意义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博导,复旦大学博物馆馆长郑奕分享了“博物馆与中小学教育结合的意义和价值”。
她表示,一直听说将博物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听起来很大,但是其实不大,主要就是两点,一个就是将博物馆纳入青少年教育体系,馆校合作属于这个板块,还有一个是全民教育和终身学习,博物馆在构建学习型社会中作用非常大。“博物馆要为青少年教育服务,重点纳入义务教育体系,切实融入中小学教学计划。大家不要觉得这是中国特色,这是全球趋势,全球共通的趋势,国内在和全球同步践行。”
她分享了一个数据,2023年,中小学21.83万所,有备案的博物馆6833家。由国家文物局局长官宣的数量比是31.95:1,即将近32所中小学拥有一座博物馆。“每年都做数据统计,我们每年都在进步,从全国范围来看,中小学数量已经趋于稳定甚至在下降,而我们的博物馆在不断扩增,这个比值是在不断优化的。”
她指出,专项法律法规、规划待补位,专项政策存在提升空间。中央和地方都未出台校外教育立法,上海早就在做相关工作了,我们差的是一个收尾。同时我们没有专项立法和规划明确博物馆和中小学教育结合,专项政策存在一定缺陷。
她还透露说,全国博物馆对未成年人减免费开放制度已经基本建立了,但是各级各地政府对博物馆与中小学结合事业还没有专项补贴,同时在教育体系里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的经费中,博物馆领域占比不稳定不足。
“现在很多中小学或者家长带着孩子前往博物馆,更多是集体参观,甚至春秋游等一次性游玩形式,博物馆供给尚未普及到馆本课程、校本课程开发以及展览进校园等。我们希望以场馆积极主动为先,另外大小馆差异比较大。小型馆心有余力不足,大场馆虽然人财物储备有,但是仍旧存在‘博物馆单方面策划实施、学校选用馆方资源’不对等的窘境。”她还建议,博物馆与中小学教育结合的制度设计。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文、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