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成立沪上首家国际组织学院,青年报专访院长
2024-05-28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昨天正式成立上海首家国际组织学院,这也是一所拥有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的国际组织学院。这成为沪上高校主动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的又一个注脚。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组织学院院长应品广在接受青年报专访时指出,期待重点面向国际经济组织,培养熟悉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了解我国国情、具有全球视野、熟练运用外语、通晓国际规则、精通国际谈判的专业人才。

  ◆ 加快培养国际组织人才 ◆  

日益走向世界中心的中国,亟需大量国际组织人才。当前,全球治理体系正在经历深刻变革。如何提高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引领新一代国际贸易与投资规则的发展,是当下中国的重大发展战略和人才需求所在。

要深度参与全球治理,最重要的还是人才。应品广认为,加快培养国际组织人才,特别是国际谈判人才、国际规则制定人才和国际争端解决人才,可以推动我国更加积极、深度参与各领域全球治理,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然而,我国在国际组织中的职员总数、规模和影响力都与我国的国际地位及缴纳的会费份额仍有相当大的差距。而且,能够参与管理决策的中国籍管理人员很少,整体影响力有限,缺乏话语权。”应品广说,高校承担国家使命培养国际组织人才责无旁贷,当更多高校共同培养和输送国际组织人才,能够提升我国在国际组织的影响力和软实力,提高我国在全球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

2023年,中共上海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上海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十大专项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23-2026)的通知》提及,要求“依托高校优势学科布局培养对应领域国际组织后备人才”。“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高校开展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既是服务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能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推动学科专业的内涵式发展。”应品广说道。

  ◆ 补缺全球胜任力 ◆  

应品广介绍,学校是世界贸易组织(WTO)首批讲席院校,同时也是WTO全球7个培训伙伴中在中国内地设立的唯一区域培训合作伙伴。学校在WTO和国际经贸治理方面的传统优势,为开展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奠定了良好基础。当然,国际组织的职位面向全球,能够脱颖而出更显不易。同时,一些职位还会考虑国家的代表性、性别的平衡。设立国际组织学院,也并非说人才培养的唯一目标就是将学生送入国际组织工作,而是以国际组织人才的培养标准来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的后备人才,并由此“向下兼容”,在具备了基本素养后,让学生在其他的岗位上也能从容胜任,发光发热。

“我们希望发挥学校在WTO和国际经贸治理方面的传统优势,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重点面向国际经济组织,培养熟悉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了解我国国情、具有全球视野、熟练运用外语、通晓国际规则、精通国际谈判的专业人才。”

应品广说,具体而言,是期待重点为国家和地方培养和输送五类人才:深谙国际事务、代表国家参与全球治理的人才;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领域的教学、研究人才;涉外经贸、法治和谈判领域的专业人才;非政府组织和涉外事务部门的管理人才;国际组织后备人才。

当下,全球胜任力是学生亟需补缺的能力,这是一种在国际和多元文化环境中工作和与人交往的能力。为此,学校除了构建本科—硕士—博士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主攻法学、经济学、政治学的交叉融合,同时也将面向全校去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的学生。

“我们此次还全新成立了全球胜任力中心,这一机构的设立就是希望在原有传统的以专业导向为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之外,探索能力导向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模块化的课程和实践,帮助学生提升跨文化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甚至是领导力等全球胜任力。”应品广介绍道。

另外,今后,国际组织学院将积极探索本硕博高度衔接、中英法三语结合、中外高校和国际组织联合培养、特色课程与拓展活动紧密结合、全日制培养与社会化培训相互支撑的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模式,邀请中国大使及外交人员、中国国际公务员、国际组织专家为同学们合作授课,通过谈判模拟专业训练、参与国内外各类竞赛活动以及拓宽国际组织实习、实践等渠道,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切实训练和培养。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