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的这道“文化甜点”可口极了,上海文化场馆集体助力儿童节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每年都过六一节,但今年有一点不一样。在儿童节到来之际,上海各大文化场馆都铆足了劲,为孩子们奉上一道道“文化甜点”。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注意到,和往年不同,今年的文化甜点小而精,力求让孩子们真正有所得。
关键词一 国学
静安区少年儿童图书馆的国学书一向是其馆藏书的一大特色。所以今年六一儿童节该馆活动的一个关键词就是“国学”。节日当天,图书馆为孩子们准备的国学盛宴里“大菜”就有8道,包括《中华孝道》国学经典阅读、《我陪孩子学礼仪》汉服汉礼体验活动、《漆彩纷呈》非遗飘漆团扇制作活动和《二十四节气》杯垫彩绘活动等。
《中华孝道》是今年比较受欢迎的一部少儿国学读物。这本书在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讲明白了符合当下亲子关系现实的孝道真义。静安区少年儿童图书馆将此书以诵读和表演相结合的形式生动地展现给小读者,使大家直观地了解这本书的深刻内涵,了解中华文明生生不息,源远流长的根脉所在。国学盛宴中还包括了“汉服剪纸”“投壶”“滚铁圈”等古代小朋友的游戏。今天的孩子与古代的孩子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让他们发现,虽然时间过去了那么久,中华文化的趣味一点也没有减少。
除了国学系列活动之外,儿童节当天静安区少儿馆还将推出爱心图书漂流市集,孩子们可以拿出自己的文学故事、科普读物和历史漫画等书,到市集上来进行图书互换交流。同时,小读者也可以把书捐赠给图书馆,由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登记和筛选,并由捐赠者在扉页上题写赠言、寄语。这些书他们将委托上海多阅公益发展中心转赠给云南大理等地的乡村学校,来表达上海孩子对云南乡村小伙伴们的一份爱心。
关键词二 市集
各色儿童文化市集是今年六一节的一大看点。6月1日到6月2日周末两天,刘海粟美术馆会在美术馆外的海粟绿地举行“第二届121儿童共创市集”。
据刘海粟美术馆相关负责人介绍,因为市集巨大,摊位众多,他们将市集分为了小BOSS摊位、艺术家摊位、品牌摊位和室内互动体验等四大版块。让孩子们和艺术家、专业人士一起摆摊,进行艺术方面的交流,共享艺术和文化的乐趣。
如果说艺术家和品牌商设摊并不少见,那么由孩子们主导的小BOSS摊位则是刘海粟美术馆的一次创新。记者注意到,这个版块汇集了孩子们的各种奇思妙想。比如“挠痒痒”摊位展示并出售的就是艺术家小龙花带领小朋友们共同创作的粘土毛毛虫和小刺猬。这些栩栩如生的小作品充满了童趣与创意,每一件都由小朋友们亲手创造出来的。而在“你的6·1心愿会发芽”摊位,市民就可以看到由艺术家张贝尔带领小朋友们共同创作的手工纸扎染纸扇。孩子们用心地将手工纸染成美丽的图案,并制作成适合夏天使用的精美纸扇。每一把纸扇都独一无二,充满了夏日的气息。
美术馆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今年的儿童共创市集中,他们力求让艺术品类变得更为丰富,不仅有美术作品,还将有音乐、戏剧、绘本、书法、诗歌,甚至花鸟鱼虫等。这些琳琅满目的元素都在彰显艺术的无限可能。
关键词三 阅读新空间
“打造100个儿童友好城市阅读新空间”是2024上海市为民办实事项目。在世界读书日期间,首批20家儿童阅读新空间已经亮相,而在六一节期间,新一批28个儿童阅读新空间又将对外开放。
为了营造阅读氛围,很多阅读新空间将触角延伸到了大自然。虹口区的和平书院·少儿馆坐落于公园内。鸟语花香,绿草茵茵,新空间里书香阵阵,童趣盎然,阅读书籍、亲近自然两不误。奉贤区打造的海湾镇“火车头”城市书屋,凭借两节火车车厢造型一跃成为海湾镇的“网红”地标建筑,将城市人文景观与少年儿童阅读、美育融为一体。黄浦区南京东路街道图书馆儿童友好阅读新空间创新“1+N”模式,实现多空间联动,打破校园围墙,将新空间和学校图书馆打通,实现资源共享。
在上海儿童友好城市阅读新空间里,社交活动属性日益显现。长宁区周家桥街道图书馆儿童友好阅读新空间将“神笔马良”之父洪汛涛笔下的经典故事续写,推出“小小讲书人”演讲比赛。徐汇区长桥街道图书馆儿童友好阅读新空间开展的“清和领读者”阅读活动,通过校园长领读、海派名家领读等方式,带动少年儿童用声音传播经典。
值得一提的是,六一傍晚,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开展“少儿馆奇妙夜”阅读特别活动,“天空画板”光影秀再度点亮。少年儿童和亲子家庭踏上时光机,穿越到300多年前的明朝,与宋应星“对话”,领略百科全书之祖《天工开物》,沉浸式体验中国古代科技。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