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党课真正“活”起来,第五季“伟大工程”系列示范党课开讲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文、图
“我们是黄浦教师中的普通一员,我们一代接过一代手中的那支粉笔,在三尺讲台上为黄浦教育写下一个个生动的爱生、爱党、爱国的教育故事。人民教师是我们共同的名字,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我们不变的教育初心。”今天下午,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第五季“伟大工程”系列示范党课在黄浦区正式开讲。时代楷模吴蓉瑾校长、教书育人楷模施晓燕老师和青年教师奚悦的话语,将示范党课推向高潮。
多种形式呈现优秀教师典型现身说法
本次党课以“在党的诞生地教书育人、在党的诞生地求学立志”为主旨,展现了黄浦教育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中的使命担当,以实际行动回答“强国建设,教育何为?当好龙头,黄浦何为?”这一时代之问。党课以情景剧、TED演讲、微宣讲、朗诵、合唱、舞蹈等多种形式呈现,分为回望、对望、展望三个篇章。
在第一篇章中,党课深度挖掘区域红色资源,选取了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地(《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又新印刷所旧址以及中共一大纪念馆等三个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背景,围绕着“真理”这一主题,以三幕情景剧的形式回望历史,再现了先驱们“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
第二篇章中,明初级中学、清华中学、格致中学、大同中学4所学校的学生与烈士校友茅丽瑛、王孝和、麦新、何秉彝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以先烈事迹激励今日之黄浦学子不负先烈嘱托,赓续红色基因,在党的诞生地求学立志。
70后教师卢湾一中心小学校长吴蓉瑾、80后教师中华职校施晓燕、90后教师上外-黄浦小学奚悦以TED演讲的形式生动讲述了他们开展情感教育、在云南支教和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故事。
作为孩子们眼中的“云朵妈妈”,吴蓉瑾创立了第一个全国的“红喇叭”小讲解员社团,在这个小小讲解员队伍里最小的只有8岁,他们用稚嫩的童音一遍遍讲述党史的故事,被称为传承路上的“小不点”,也成为了传播红色文化、传递红色火种的重要力量。“30年来,我一直觉得每个孩子都好像是一张白纸,而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在上面落下的每一笔,都将成为他们以后成长生命的底色。”吴蓉瑾说,只有有了好的底色、好的情感,他们才能将文章写的真挚。
“师说”理论宣讲团的微宣讲《日出东方,潮起浦江》拉开了第三篇章的序幕,他们以每天在黄浦外滩海关钟楼奏响的《东方红》为线索,由4位来自不同学校、不同学科的教师从思政、历史、物理、艺术等不同领域共同讲述《东方红》的故事,既凸显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的辉煌成就,也展望未来,展现了黄浦教育从伟大建党精神中汲取动力,坚持立德树人、聚力创新人才培养、深化教育改革的不断探索与实践。
充分挖掘红色资源让党课真正“活”起来
“在策划本次示范党课的过程中,我们紧密结合区情、校情,充分挖掘在地红色资源,并且加工整合为可听可看、可演可感的生动教材。让党课不枯燥,让党课真正‘活’起来。”上海市光明中学思政教师赵程斌是本次示范党课的主创团队成员之一,主要负责示范党课的整体统筹策划。他介绍说,团队围绕“在党的诞生地教书育人,在党的诞生地求学立志”的主旨,通过“回望”、“对望”、“展望”三个篇章,引领广大黄浦师生从伟大建党精神中汲取动力,从而达到“跨越时空,赓续红色基因;跨越年龄,传承高尚师德;跨越学科,凸显育人价值”的教学效果。
“在看到整个文本时,我的眼中已经呈现出了很多的画面感,出于一个戏剧教师的本能,我很想让这样的文本通过舞台表现让党课的内涵入耳入脑入心。”上海市黄浦区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教师何牧主要负责示范党课的艺术呈现形式,他表示,“回望”是党课中最有艺术感染力的一个篇章,再现了那些为了革命奋斗的身影,通过舞台声光电的配合,呈现出电影般的舞台效果。在“对望”中,通过时空对话、Ted、情境展示等不同的舞台形式,凸显在党的诞生地教书育人、求学立志这一主旨。“我们渴望用这样一台党课的展示,让有意义的党课变得更有意思,同时,也让这样的呈现方式有更多的可复制性、可操作性和参考性。”
上海市向明中学高一(1)班学生李亦诚参加了党课中“明理·家”活动的呈现,他表示,这其实正是向明学子与党员教师的一次真实交流分享。“日常中,当我们遇到困惑时,‘家长’(党员教师)就是用他们丰富的经验、真实经历启发我们,用温暖的话语激励我们,让我们感受到‘家’的温暖与力量。”李亦诚说,党课中呈现的每一幕、每一次对望,都让自己禁不住感动,更被激昂起奋勇拼搏报效祖国的激情。
观看了示范党课后,上海市市南中学党支部副书记包涵找到了“如何上好一节党课”的答案:“将‘大道理’融入红色史、身边事、自己人的‘大白话’中,让党课接地气、有生气、聚人气,让党员在身临其境中接受思想洗礼、锤炼党性修养。”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文、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