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7年,一同拿到offer,上大这对双胞胎兄弟“神同步”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通讯员 巴庚 施莉鸿
“复制粘贴”般的样貌,兴趣和专业却各不相同,在上海大学共同求学七年后,姚烨和姚煜兄弟俩各自找到了钟意的工作。这对“神同步”的双胞胎兄弟,从本科生到研究生的成长路是怎样的呢?
播种 数载求索,行而不辍
怀揣着探索广阔世界的梦想,2016年,姚烨和姚煜兄弟俩不约而同地考入上海大学,“从入学到今年毕业,我们在上海大学求学已经有七年了。”求学路上,他们是彼此的良师益友。兄弟俩一步一个脚印,一起向着梦想前行。
虽然是一起长大的双胞胎,但兄弟俩却有着各不相同的兴趣。被上海大学录取后,姚烨和姚煜分别进入经济管理类和理学工学类,在后来的专业分流中,也如愿进入喜欢的专业继续学习,此后又再次不约而同地选择在上海大学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
研究生阶段,兄弟俩也在各自的领域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姚烨跟随导师倪中新教授参与多项课题和项目,如与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合作项目《上海市放心消费评价体系构建》,并在2022年申请创建了上海市地方标准《“放心消费”评价规范》……他积极参与竞赛,获得第十九届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大赛三等奖。
“我始终认为,现在的努力是为了让未来有更多的选择。”秉承着这样的信念,弟弟姚煜在实践和学习中开拓着人生的疆域。研究生期间,他跟随导师钱权教授完成了多个科研项目,包含“十三五”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云南省重大科技专项等,并发表SCI论文一篇、北大核心论文一篇,拥有专利发明一项、软件著作权一项,获得第十九届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大赛二等奖。
“在上海大学的这7年,学院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教学资源,我们的研究生导师培养我们学习、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教导我们为人处世的道理,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我们目前能取得的成果都离不开学校的栽培和导师的指导。”
姚煜参加上海大学优秀班级答辩
前行 是良师,也是益友
不同的学科背景和人生经历使得姚烨和姚煜总能在生活中相互补足,他们就像是彼此的良师益友,在互相的争论、探讨、说服、理解中共同成长。
双胞胎真的会有“心电感应”吗?兄弟俩给出了肯定的答案。除了共同在上海大学学习生活的经历,日常生活中,两人也有着许多不可言说的小默契。“我们常常会同时萌生出同样的想法,做出同样的反应,甚至有时笑点也非常一致。”兄弟俩笑称,两人在一起常让别人有“复制粘贴”的感觉。
进入大学后,两人身处不同的专业,环境、社交方面的不同让兄弟俩形成了不同的处事风格和思维模式。想法的冲突在所难免,争论也会有发生,但他们不会强制对方做出决定,而是以此促进思考,相互影响、改变,成为对方的“参谋者”。在姚烨看来,弟弟往往能够指正他的一些想法,促使他将事情更好地落实到位。而姚煜则认为,哥哥帮助他在人际交往方面不断进步。
姚烨支教期间的留影
“一直以来,我都在将这一段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每个优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那段时光,是付出了很多努力,却得不到结果的日子,我们把它叫做扎根。” 求学之路上,姚烨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扎根”一词的含义。本科结束后,他参加了全国大学生服务西部计划,前往贵州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服务。支教经历使他感受到了祖国不同地区发展的差异性,更加深刻明白“教育”的意义。
姚煜也投身于学校各种学生组织、志愿服务活动中。2019年进博会期间,兄弟俩默契地报名并入选了进博会志愿者,成为助力进博的“小叶子”。志愿服务期间,哥俩互相监督,互相学习,用他们独特的“心电感应”,为进博会奉献一份力量。
启程 厚积薄发,不断攀登
向下扎根,向上开花。圆满完成学业任务的他们,即将启航去往下一段征程。
目前,姚烨签约了兴业银行总行的金融科技管培生岗位,姚煜签约了美团的大语言模型算法工程师岗位。收获的背后,凝结着的是他们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和坚持。
对于理工科的姚煜来说,实习经历的“从无到有”,是他遇到的第一个“坎”。在学校的课程所学、科研经历等,往往无法完全匹配用人单位的招聘需求,姚煜的经验是,从在校实践经历中,针对岗位需求提炼出更具有适配性的“胜任力”。“起初没有实习经历时,我的简历只能依靠比赛、项目等来填充,让面试官知道自己是有一定基础的,能够适配该项目。因此,在校期间积极参与竞赛与科研项目非常重要。”随着面试经历的积累,他也不断修改、打磨自己的简历。最终,他凭借3段优秀的实习经验,收获了共计10个秋招算法offer。
而对于商科的姚烨来说,在求职过程中较难找到与自己本专业完全匹配的工作,实际求职过程中需要不断拓展求职面,尝试更多相近的方向。“决定改变方向的时候,我重新挖掘了自己。”姚烨提到,“拓宽自己赛道的过程中,我也在不断对以往的经历进行挖掘与包装,找到适配这一领域的能力,突出自己的优势。”
正如姚煜所说“只要你有实力、有积累,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毕业之际,他们为学弟学妹们送上了祝福。“‘以终为始’,这是我导师教给我的话。”姚煜说,“希望大家都能明确自己的目标,并为此努力奋斗。不要半途而废,以终为始就一定会有收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通讯员 巴庚 施莉鸿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