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奋进者|助每一名迷途少年走出阴霾,她是未成年人眼中的“莫阿姨”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
她是未成年人心中的“莫阿姨”,在涉及未成年人基层保护以及综合履职过程中,永远更进一步,多留心几分,把“三分案内,七分案外”的工作方法应用至极。来自黄浦区人民检察院的四级高级检察官莫苇菁从事未检工作二十年,形成了“莫阿姨”未成年人保护品牌。
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集合了一批“莫阿姨”在战斗。在黄浦区人民检察院,“莫阿姨”一直致力于加强未成年被害人特殊保护、推进轻罪未成年人回归社会、深化一般青少年群体的犯罪预防,以法治力量关爱未成年人、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如春风化雨般助每一名迷途少年走出阴霾。
莫苇菁在学生中开展未成年人普法工作。
◇ 法理内外,助迷途少年走出阴霾 ◇
花季少年小刚通过网络编造虚假身份,谎称可以低价代购明星演唱会门票,进而骗取他人钱财。莫苇菁第一次见到小刚时,见他始终低着头、沉默不语。
小刚身穿一套篮球服,莫苇菁便尝试从他感兴趣的事物篮球入手,渐渐地小刚打开了话匣子。综合考量小刚到案后积极赔偿被害人损失,认罪悔罪态度良好,具有多个法定从轻情节,且准备继续学业,“莫阿姨”对其作出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并联合当地检察机关和社工站对他开展帮教。
从那以后,小刚逐渐变得奋发向上、健康开朗,更在高考中取得了好成绩,被理想的大学录取。收到录取通知书后,小刚还收到了来自“莫阿姨”的特殊礼物:一套他最喜欢的球星球衣和一个写满祝福的篮球。
收到礼物的小刚立刻提笔写了回信,笔迹中满是真诚与感恩:感受到温暖的人,才有勇气和力量从过往中走出来,去开启一个全新的未来!
小刚的案例是莫苇菁职业生涯中的一笔,作为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未检办四级高级检察官,莫苇菁先后荣获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上海检察机关未检办案能手、上海市法治宣传教育先进个人、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优秀辅导员等称号。
“未成年人的工作不仅仅是办案,更重要的是教育感化挽救,才能帮助孩子们重新回归家庭、融入社会。”3年前开始,莫苇菁也被未成年人亲切地称为“莫阿姨”。
◇ 春风化雨,用心用情开展未检工作 ◇
怎样能把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做得更实更细,这是莫苇菁一直思考的问题,她积极推动整合家庭、学校、社区、网络、司法及职能部门力量,努力实现未成年人保护效果“1+5>6”。
“莫阿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品牌凝练“莫伸手,伸手必被抓”“莫担心,罪错会帮教”“莫害怕,受害有救助”“莫迷茫,向阳花课堂学”“莫无助,公益为你守”“莫迟疑,有案来报告”的六个“莫字诀”,建立不断融入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司法保护“六位一体”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体系格局。
在一起涉未成年人追索医疗费民事支持起诉案件中,莫苇菁了解到患有自闭症的小飞,父母离异,父亲总以诸多借口拖延、拒绝支付抚养费。莫苇菁主动对接法律援助中心,了解案件诉讼进程,提出完善证据等法律意见,并即时启动民事案件支持起诉程序。她还与法院沟通,研讨以财产保全方式落实相关费用。在多方的努力下,小飞的医疗困境得以纾解,司法的温情为困境儿童点亮了希望。
扎根未检岗位20年,莫苇菁依法履行严惩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等检察职能,以“求极致”精神办好每一起案件,坚持“一个孩子都不能少”。
◇ 帮教感化,不让每一个孩子掉队 ◇
在办理一起校园欺凌案中,莫苇菁发现涉罪未成年对象大都系在校学生,面临较大的学业压力;被害人亦为在校生,欺凌事件带来的后续影响,严重干扰了她正常的学习生活。在准确定罪量刑的同时,莫苇菁通过证据和案外调查,积极组织嫌疑人和被害人双方和解,责令嫌疑人赔偿损失、赔礼道歉,取得被害人谅解,化解双方当事人矛盾。从而为在校生嫌疑人,争取到了非羁押强制措施条件,使他们在最短时间内重获自由、再返校园。她主动为被害人开展司法救助,为双方开展心理干预,缓解其不良情绪;向家长阐明抚养监管义务,敦促其切实履行好家长责任,同时改善他们的亲子关系,提升家长监管的有效性。
此外,鉴于本案是一起学生间口角引发的欺凌案件,参与人员大多本着跟从起哄的目的实施该行为,莫苇菁向区公安机关制发检察建议,建议在该地区加强巡逻排查等安保力量、增设与110联网的监控设备、在案发周边地区设置法治宣传栏,提高民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的法治意识、防止此类行为的模仿效应。通过上述打防兼治的一系列措施,较好地贯彻了未成年人双向保护和“三个效果”统一的精神,本案获得最高检校园欺凌类案件的典型案例。
多年来,经她帮教的未成年人数不胜数,他们脱胎换骨,或重返校园,或找到理想的工作,走上了崭新的人生道路,其中有近20人考上各大高校。
“未检工作不仅是定罪量刑,更应深入探究未成年人问题产生的原因,采取必要的干预手段,帮助他们重回正常轨道。”莫苇菁说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