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生命重新绽放!移植患者自我管理助手正式上线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文、图
当生命的接力在手术台上成功完成,接受移植后的患者就此踏上了充满希望与奇迹的新生之旅,对他们来说,除了自己的出生日以外,每年还会有第二个生日,那就是成功接受手术后的新生日,那是对生命的顽强坚守与重新绽放。
昨天是第八个中国器官捐献日。当天,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新生会举办“携手十年,再谱新篇”10周年庆典。会上由新生会发起,安斯泰来支持的移植患者自我管理助手正式上线。
“帮助器官移植患者更好地进行健康管理,助力开启术后长期健康生存,乐享新生活,是新生会项目成立的初衷。今年是新生会项目成立十周年,在这十年里,我们积极宣传器官移植的意义和价值,为更多等待新生的人带去希望的曙光。”中国初保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耿丽丽表示,未来,会为中国器官移植受者提供更多及时便利的反馈、全流程的关注和个性化管理,希望每一位成员都能在新生的道路上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国家卫健委官网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完成器官移植手术2万余例,数量位居全球第二、亚洲第一。随着移植技术不断进步,手术成功率和短期生存率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然而,成功的移植手术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移植患者长期生存仍面临诸多挑战,包括排斥反应、感染、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等,需要患者长期、定期随访。
对于抗排斥反应,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免疫抑制维持治疗方案,其中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已经成为实体器官移植中大多数免疫抑制方案的基石。然而,在过度免疫抑制和免疫抑制不足间取得平衡是目前临床实践中面临的挑战,这对药物本身以及药物的使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临床中,应尽量选择临床应用经验丰富的药品,且在使用时,必须严密监测血药浓度,及时根据个体信息,帮助患者调整药物剂量,以确保其在合适的治疗范围内,因此对患者术后的依从性要求较高。
然而,移植后不依从性一直是一个持续存在的挑战。特别是患者在返回居住地后,由于随访路途和时间成本都较高等问题,患者定期随访面临诸多现实困境,也给患者的院外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正是在这个背景下,本次活动中,由新生会发起、安斯泰来支持的移植患者自我管理助手正式发布上线,旨在增强患者对疾病的了解和治疗依从性,实现移植术后的长期生存。同时,为医生管理患者提供便捷的工具,减轻患者管理的负担,并促进真实世界数据的收集,以推进移植研究。医生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从而指导用药。患者更可以减少路途上的往返和等待,节省时间和精力。另外,该程序还非常注重患者的隐私安全,患者个人数据信息严格管理和保护。
“我们欣慰地看到,有的患者在重获新生后,登记了器官捐献志愿者,有的患者主动选择和移植医学相关的工作岗位,回馈社会,这些都更加坚定了我们持续深耕中国市场,加快引入全球创新产品,造福中国患者的信念和决心。”项目资助企业安斯泰来中国区总裁赵萍表示,期待着继续与中国初保基金会开展更多的合作,让更多的中国患者获益。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文、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