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青春之声遇见新质生产力,长三角高校“向新 向质 向未来”青年联合宣讲出发!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听到“新质生产力”,你想到的是“脑机接口”“星链计划”的颠覆性,还是量子科技、生命科学带来的未来感?当青春之声遇见新质生产力,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今天,来自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14所高校的青年师生代表相聚上海交大校园,共话青春担当。
// 高校青年接力宣讲奏响青春爱国强音 //
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重要寄语精神,广泛凝聚高校青年宣讲力量,引领广大青年从不同角度思考、解读新质生产力这一时代命题,上海交通大学“声入人心”学生理论宣讲团今天以“向新 向质 向未来”为主题,发起长三角高校青年联合宣讲暨全国高校接力宣讲活动。7所高校的青年讲师代表,以联合示范宣讲形式,从不同维度讲述新质生产力故事,展现新时代中国青年投身新质生产力,与时代同向同行的使命担当。
上海交通大学“声入人心”学生理论宣讲团讲师代表宣读高校“新质青年说”接力宣讲倡议书,呼吁高校青年积极开展接力宣讲,充分激发广大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挺膺担当,以优异的成绩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华诞。
宣讲团讲师、硕士研究生张泽栋带来主题宣讲《为发展新质生产力“上交”更大贡献》,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聚焦上海交通大学近年来在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战略性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从青年视角解读交大精神在新质生产力发展浪潮中的具体体现。
“天是罗帐地是床,安家山沟扎营房,三块石头架口锅,土豆白菜当干粮”这是流传在山西省忻州市岢岚县的顺口溜,描写了五十多年前老一辈航天创业者修建太原航天城时战天斗地的场景,而在50多年后的2021年10月14日,由上海交通大学自主研发的亚太空间合作组织大学生小卫星,搭载长征二号丁型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发射入轨,这是上海交通大学第一颗由学生自主研发并主导载荷设计的卫星。
张泽栋激动地告诉大家,就在前不久的5月3日,思源二号探月卫星伴随嫦娥六号成功发射,卫星在抵达月球轨道后与嫦娥六号分离并开展预定任务,这颗小小的立方星,是国内首颗10公斤以下的探月卫星、国内高校首颗深空探测纳卫星,正是一群交大00后再一次谱写了国之重器的史诗,照亮了星辰大海的征途。
“作为新时代交大人,我们和前辈相比,平台更广阔、条件更先进,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广袤天地里,我们理应向更高的山峰攀登、向更难的技术进军,用科技之翼翱翔无人之境,用坚守之舟探寻未知之域。”张泽栋说。
// 激发青年学子投身新质生产力的奋斗热情 //
现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宣讲团、清华大学博士生讲师团、复旦大学博士生讲师团、南京大学博士生讲师团、浙江大学研究生理论宣讲团、西安交通大学学生微宣讲团分别带来《国有所需,我有所为——在新质生产力赛道上跑出青年新速度》《从“商业航天”谈中国新质生产力》《如何结合现实正确理解新质生产力》《长三角“三翼”齐飞,奏响新质生产力“六重奏”》《点“竹”成“金”,描绘绿色低碳新画卷》《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新质生产力中的交大声音》。
宣讲人基于不同学科背景、实践经历、关注领域,阐释创新理论、应用丰富素材、融入深厚情感,围绕新质生产力这一时代课题作了各具特色的高水平宣讲,通过此次联合示范宣讲,用“青言青语”激发广大青年学子投身新质生产力的奋斗热情。
“向新 向质 向未来”,本次活动拉开了长三角高校青年联合宣讲系列活动的大幕,围绕“新质生产力”这一时代主题,将示范宣讲、专题论坛和实践调研深度结合,打造了既有深度又有趣味性的学习型交流活动,为各位青年学子提供了宣讲备课的生动鲜活素材,有效凝聚长三角地区高校青年宣讲力量,在交流与合作中推动青年理论宣讲工作走深走实,展现新时代中国青年讲好新质生产力、与时代同向同行的使命担当。
“新”火相传,“质”引未来——长三角高校“新质生产力”主题宣讲工作论坛当日下午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文博楼举行,来自各高校青年宣讲骨干,就新质生产力主题宣讲相关经验作了分享。
记者从上海交大团委获悉,为充分激发广大青年学子投身宣讲工作的热情,加深对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的感受,深入了解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前沿动态,此次活动还注重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参访紧密结合,在完成联合示范宣讲和专题论坛等环节后,与会师生还前往“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等科创前沿阵地开展实践参访活动。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