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创新开展共青团“伙伴计划”示范项目,为党做好青少年政治引领
2024-06-20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丁文佳 通讯员 彭丁巍

“共青团‘伙伴计划’示范项目的特别之处,在于其为青少年带去活动的同时,还可以创新有效地开展思想引领。”杜量是上海携手同行青少年发展中心的总干事,去年9月,他所在的社会组织承接了共青团“伙伴计划”示范项目,在浦东新区尚海郦景社区为青少年们开启了别开生面的“团团活力圈”活动。

在上海,像这样的共青团“伙伴计划”示范项目共有11个,遍布于杨浦区广远新村社区、静安区城上城社区、金山区东风社区、嘉定区众芳社区等。这是由团中央会同财政部实施,通过支持一定数量的青年社会组织,开展以思想引领、成长关爱、社会融入、权益保障、犯罪预防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治理服务的示范项目。

项目前期,团上海市委在团中央统一部署下,经实地调研、项目评审、公示等多环节,确定共青团“伙伴计划”示范项目11家开展服务的社区及承接青年社会组织。项目开展期间,团上海市委通过项目部署会、项目立项会、现场推进会、实务培训等多次专项会议对项目开展进行指导及赋能,确保项目按照要求如期开展。截至目前,11个项目开展活动近700场,累计服务21000余人次,总服务时长2450小时。不仅提升了社区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还探索出一条青少年思政引领的创新之路。

创新形式,把思政课开进社区

《第一条红领巾》《你们是祖国未来的希望》《美好的生活属于你们,美丽的中国梦属于你们》……对于嘉定区众芳社区的青少年来说,每次参加“团团活力圈”活动,先上一节“伙伴领航”青少年政治引领公开课已经成为习惯。“结合当日活动主题,我们会融合政治启蒙类、党史教育类、国情形势类、道德养成类、传统文化类版块内容,切实发挥思想引领作用。”嘉定项目点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无独有偶,其他项目点也将思政引领课程作为每次活动的导入,通过播放视频和互动交流,引领青少年热爱党热爱祖国,增强国家认同感、归属感和民族自豪感,提高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

“除了标配的思政导入课,我们从项目最初设计时,就在考虑如何创新课程形式,将思政引领寓教于多彩形式的活动中。”徐汇区漕河泾街道公租房党支部书记石金樱告诉记者,共青团“伙伴计划”示范项目落地社区之一的徐汇区公园道社区馨逸公寓公租房,是外来务工青年(双职工)子女较为集中的社区,这类青年的子女既缺乏亲情陪伴、日间照料、学业辅导,也缺少思想关怀和引领,“因此我们发起了‘戴帽子的他们’系列活动,探索用社区户外研学的创新形式,开展思政引领。”

活动中的“帽子”,指代的是不同的职业,该活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基层团组织力量,调动了区域里的多家单位资源,让青少年有机会走进上海公安博物馆、漕河泾消防救援站、中建五局西岸项目等,在志愿者的陪伴下进行沉浸式学习,在职业体验和研学设置的任务环节中开拓眼界、启发思考。“孩子们在亲身经历中深度理解职业,感知中国的‘温度、速度、高度’,这样的活动成为思政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承接该项目的社会组织豆豆公益负责人谢歆说。

与此同时,该社区还与上海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学院达成共建合作,由20余名大学生志愿者,为参与共青团“伙伴计划”示范项目的青少年们带来“你我他”成长营系列活动。活动覆盖多个方面,其中包括科技强国、国防教育等主题活动,在大学生志愿者的特色研发下,融合学校特色和亮点的成长营活动深受社区青少年喜爱,青年志愿力量与项目实施社区“结对+接力”的全新机制,为共青团“伙伴计划”示范项目创新开展思政引领起到了支撑和助力。

“别紧张,你可以的!”“加油啊,胜负就看这一场啦!”位于宝山区淞南镇淞南十村的社区篮球场上,青少年们热情高涨地参与着“伙伴计划·团团活力圈”项目的冰壶课。参与活动的三年级周同学告诉记者,在课程开展之前自己并没有接触过冰壶,只是在观看冬奥会比赛时了解过。“通过这次课程我不仅了解了冰壶该怎么玩,也体会到了冬奥精神,希望以后能有更多机会和小伙伴一起玩冰壶,感受体育精神的魅力。”

在淞南十村具体开展共青团“伙伴计划”示范项目的是一家具有体育特色和资源优势的社会组织——上海阳光麦穗公益发展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将体育特色融入“团团活力圈”中,能够发挥体育育人的独特思政引领作用。“在有效的互动参与中,我们教会社区青少年篮球、旱地冰壶、跳绳、飞镖等运动技能,帮助青少年养成运动习惯,磨砺青少年的性格,促进阳光心态的塑造和提升,培育团队协作和拼搏的能力,助力体育强国建设。”

创新内容,不断提升“大思政课”成效

共青团“伙伴计划”示范项目除了不断探索创新的活动开展形式在青少年心间种下“大思政”的种子,在活动内容的设计上也不断注入巧思、丰富一堂堂社区“大思政课”的内涵和外延。

位于嘉定的众芳社区,是共青团“伙伴计划”示范项目的落地社区之一。如何通过创新内容提升青少年思想格局、培养大局观,是其一直在探索和创新的重点方向。项目充分发挥资源整合作用,集结了一批国风达人,在社区青少年中深度开展了一系列传统文化专题活动,帮助青少年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徐行草编、汉文化体验、南翔小笼制作、苏绣非遗、中式插花……各类传统文化的手作体验寓教于乐,成为了最具人气的活动之一。青少年们不仅在互动中不断增长非遗文化知识,更通过亲手体验,进一步深入了解非遗文化和传统文化,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树立传统文化意识,弘扬传统文化精神。

而在禁毒专题中,通过主题讲座,让青少年了解什么是毒品,以及常规毒品和新型毒品的区别。志愿者老师重点介绍了不同新型毒品的性状和危害,并结合具体案例引起在场青少年们的重视。同时,还通过知识竞赛的形式,帮助青少年巩固已了解的毒品相关知识,提高青少年拒绝毒品的心理防御能力和自觉性。此外,参观禁毒科普教育馆、开展禁毒小游戏互动,也进一步丰富了青少年学习毒品知识的趣味性,提高活动成效。

志愿服务、反哺社区,也是社区“大思政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嘉定项目点在“团团活力圈”中特别设置了志愿服务专题,通过带领青少年开展文明养宠、三·五学雷锋集中行动、爱心市集、图书管理员、“老少共读 书香众芳”等志愿服务行动,让青少年感受到志愿服务的意义,并带给他们的不同体验与思考,这一专题的活动让社区青少年们更是参与感满满、获得感满满。

创新机制,助力共青团“伙伴计划”示范项目高质量循环

“和我们参加的其他社区活动不同,共青团‘伙伴计划’示范项目的互动性特别强。”带着八岁儿子参与宝山“团团活力圈”的张女士告诉记者,在项目设置上,社区特别设置了心愿墙,每次活动结束后让青少年留下活动感想、活动寄语等,便于了解青少年、家长的想法和需求,针对问题及时有效进行调整,形成良性互动。

据介绍,在活动组织上,宝山项目点依托“宝山社区通”平台,及时将共青团“伙伴计划”示范项目活动的预告发布在“社区通”——“社区公告”版块中,青少年或家长们可进行线上报名。活动结束后,通过“社区通”展示活动,青少年与家长们又可通过评论及时反馈对活动的意见与建议,社区将意见建议收集后反馈给社会组织,不断提高活动质量。

值得一提的是,宝山项目点还特别设置了“我是团团志愿者”服务岗位,鼓励青少年争当小志愿者和幕后英雄。近40位参与活动的青少年完成活动场地布置、签到、飞镖运动执裁、冰壶运动计分等多个具体“岗位”工作。青少年不仅仅是活动的参与者,还化身活动组织者的小助手。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小“团团志愿者”协助完成活动签到、物料整理、现场指引等赛事志愿服务工作。“在活动参与中培养孩子们志愿服务的精神,锻炼他们的社交和沟通能力,在他们心中种下爱心的种子,非常有意义。”另一位家长华先生说。

“共青团‘伙伴计划’示范项目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基层团组织力量,整合街镇、高校、企业、中小学、青年社会组织等多方社会资源,凝聚社区居民和志愿者力量,用合力促成效、谋发展。我们将继续用青言青语的活动形式,让更多青少年在活动中收获成长,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团上海市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丁文佳 通讯员 彭丁巍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