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通道今日开启!宜山路地铁换乘“蔬菜大棚”关闭
2024-06-22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文 施培琦/图、视频

本报一年前《网友调侃:换乘两分钟,出汗两小时,宜山路地铁换乘通道夏季闷热似蒸笼,市民盼改善》的报道终于迎来了“大结局”——今天起,3、4、9号线宜山路站新地下换乘通道正式启用,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前往“探道”。

  // 新地下换乘通道有B1、B2、B3层 //  

尽管是双休日,但是中午时分,3、4、9号线宜山路站地下换乘通道内依然行人如织,大家步履匆匆,来不及欣赏一下新通道内“漫申城、绮梦行”的亮丽组图,那里有中华艺术宫、长风公园、淮海中路、豫园等站点的美景。

新换乘通道采用全地下设计,共3段通道,有B1、B2、B3层,虽有点弯曲,但平均宽度约10米,加上不低的层高,让人感觉十分通达。

由于3、4、9号线三线高低有很大的落差,需要通过多台自动扶梯、垂直电梯完成楼层间的顺畅转换,光是主通道内就有5部自动扶梯和2部无障碍电梯,虽然换乘可能会比原来多花半分钟时间,但不需要爬楼梯,行走起来较之前更为宽敞、舒适和便捷。

“换乘4号线请往前走,换乘3号线往左右两边走。”志愿者小陈举着喇叭不停地提醒乘客,她早上6:30就到岗了,虽然到处都有标识,但新通道开通第一天,还是怕老乘客会不习惯。

开通初期,车站将增派工作人员,在新通道内加强宣传引导,并为有需要的乘客及时提供帮助。

“我们今天增派了7名工作人员。今天是双休日,客流比较复杂,等到工作日的时候,我们再观察一下通勤人群的客流情况。”宜山站区车站站长助理程力告诉记者,“我们将积极听取市民乘客的意见建议,观察高、低峰期各个运营时段的客流通行情况,持续完善客运组织方案、优化运营服务。”

采访时,记者发现,还是有不少乘客问路,首次在此换乘的乘客会认真寻找标识,倒是一些老乘客习惯了原来的路线反而会“迷路”。

  // “蔬菜大棚”将恢复为道路和绿化景观 //  

记者看到,那段以往被称为“蔬菜大棚”受到最多吐槽的蓝色塑料顶棚覆盖的室外换乘通道,如今已被封闭,那道严实的卷帘门仿佛在向过往告别。未来,这里将“还路于民”,原临时换乘通道将被拆除,恢复为道路和绿化景观。

“我以前走过那个‘蔬菜大棚’,夏天很热,冬天很冷,现在走地下通道舒服多了。”乘客谷先生告诉记者。同样有此感慨的还有祁小姐,虽然现在通道比原来复杂,但一路跟着标识走没什么问题,对于她来说,不用再走“蔬菜大棚”,便是最大的幸福。

记者在现场,还遇到了不少中学生“地铁迷”。江湾初级中学初二的李同学和泗塘中学初一的夏同学结伴而来,他们一边体验一边还用手机将通道内的画面拍摄下来,两个小伙伴前两天已经来“蔬菜大棚”留过影。“新通道很有现代感,设施也很新,老通道陈旧了。”中学生认真地总结。

然而,对于松江大学城往届和现在的学子来说,存在了10年的“蔬菜大棚”是9号线换乘3、4号线的必经之路,是他们大学四年的“回忆杀”,见证了他们的青葱岁月,如今真的告别,还有些不舍,他们纷纷结伴前来打卡留念,表示“不舍又高兴”。

“终于快好了,我等了十几年,真的是十几年啊,没结婚前它就是菜棚,现在我的孩子小学都毕业了,终于好了,真的是一个菜棚见证了一个孩子的成长。”小红书网友说。

  // 新通道依旧遵循靠右侧行走原则 //  

记者从地铁方面获悉,为确保新通道在今年暑期前顺利投用,市重大办、市交通委、市规资局和徐汇区有关部门联手推进,上海地铁与公交枢纽建设单位共同努力,克服施工区域地下管线错综复杂等多重挑战,解决了影响土建施工的各类管线保护及搬迁难题,缩短了后续土建及装饰安装工期,并优化施工搭接关系,将各项作业时间精确到以小时计算。同时,项目也得到了周边居民、徐汇区重大办、属地街道以及电力、水务等单位的全力支持,共同保障了新通道的顺利落成。

结合最新实际,运营方重新模拟仿真客流动线,做好评估工作,为避免多方向人流在3、4、9号线三线换乘交汇处可能造成对冲的安全隐患,特制定了新的换乘客运组织方案,并进一步完善应急处突预案。同时,通过优化导向标识,增配人员引导,为乘客提供更加清晰的走行路径。乘客只需根据现场的导向及工作人员指引有序通行即可。而在新换乘通道里,依旧遵循靠右侧行走原则,保障往来换乘客流通行安全有序。

此外,地铁方面提醒:新换乘通道的主体及多数服务设施已经建成投用,但由于部分地面管线搬迁尚需时日,进入3号线二楼的无障碍电梯仍在施工中,过渡期间,运营方将启用爬楼机设备,方便使用轮椅乘客通行。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文 施培琦/图、视频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