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沪剧《大雷雨》唱响,上海新增一个沪剧传承美育基地
2024-06-24 文教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随着经典沪剧《大雷雨》在上海外高桥文化艺术中心唱响,上海新添一个沪剧传承普及的阵地。为深入贯彻并融合上海社会大美育计划的核心理念,由外高桥文化艺术中心携手上海沪剧院共建的外高桥沪剧传承美育基地正式揭牌。当地市民在家门口就能领略优质的沪剧艺术。

沪剧《大雷雨》根据吴琛话剧本《寒夜曲》改编。1950年由石筱英、邵滨孙、筱爱琴首次搬上沪剧舞台。1979年,经过改编整理在舞台传唱至今。此剧因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内心复杂,对演员的唱腔及表演要求很高,自首演以来深受观众喜爱,留下了“夫妻会”“花园会”等经典折子戏。     

演出现场,既有家住外高桥的居民,也有不少戏迷从城市各个角落赶来,只为重温这部关乎命运、关乎自我救赎的心灵大戏。戏迷曹阿姨原先居住的浦江镇是沪剧大镇,同学和周边邻居都喜欢听沪剧、唱沪剧。但随着儿子在外高桥落户,为帮忙带孙子,她离开了原先熟悉的环境,也渐渐远离了那个沪剧氛围浓郁的“心灵家园”。去年外高桥文化艺术中心成立后,她又重新找到了看戏的地方,现如今,听说这里要变成沪剧传承美育基地,以后常常会有沪剧听,她兴致勃勃地来捧场,还不忘拍照发朋友圈,招呼小姐妹有空来看戏。

此次沪语传承美育基地成立后,为助力基地打造,华人梦想和上海沪剧院精心策划了沪“聚”外高桥艺术普及系列演出。14场沪剧演出涵盖经典传统剧目、“点播率”极高的折子戏以及韵味悠长的清音会等,将让喜爱沪剧的市民观众一饱眼福。与此同时,为让沪语通过沪剧传承、传播,基地还将推出沪剧艺术鉴赏、沪剧艺术交流指导、沪语方言普及等一系列有趣味性的活动,吸引更多年轻人走进剧场,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让沪剧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剧院不应只是观看艺术表演的场所,也应该是市民共享的文化客堂间,更是新老观众感受上海魅力的一个窗口,之所以选择在这里建立沪剧传承美育基地,华人文化剧院运营负责人陈西加表示:“过去一年,外高桥文化艺术中心举办了逾140场演出,其中几场沪剧演出尤为火爆,我们发现沪剧在外高桥有着比我们预期更庞大的受众群体,这让既意外又欣喜。”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