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自柏林来,乐迷在上海的雨夜狂欢
2024-06-27 文教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6月26日晚开始,“柏林爱乐在上海”的行程正式开始。当晚的上海大剧院,座无虚席。作为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特别项目,在首席指挥兼艺术总监基里尔·别特连科的率领下,柏林爱乐乐团全团近120位顶尖乐手联袂钢琴家王羽佳,带来首场交响音乐会。来自全国各地的乐迷,在这个骤雨未歇的夜晚,享受了一场世界顶尖音乐盛宴。王羽佳返场加演3次,加上乐团演出后的签售会,让雨中如“水晶宫”般的大剧院,成为了乐迷的狂欢地。“节日感十足。”一位来自广州的18岁观众告诉记者。

  //  观众打“飞的”追天团  //  

在上海的首场演出之前,乐迷们就知道,这是一次极具巧思、充满诚意的安排——柏林爱乐乐团选择将收获盛赞的乐团2023-2024收官演出“柏林森林音乐会”曲目“平移”至上海,完美的衔接,使申城乐迷同步同频地享受音乐盛宴。本场演出由来自俄罗斯作曲家的两部作品和法国作曲家拉威尔的三部作品组成,不同时代音乐大师的经典之作在此荟萃,乐迷早就翘首以待。

“柏林爱乐的演奏带给了我音乐上的指引。此次柏林爱乐在上海逗留这么久,可以说是一次连绵不断的听觉盛宴,我提前买好了很多场交响乐、室内乐的票。”古典音乐重度爱好者、中提琴乐手孙扬告诉记者,对于这场演出,她期盼已久:“今晚的下半场有三部拉威尔的作品,柏林爱乐乐团不断变化中的音乐和声音风格,使他们具有多种可能性,我此前就非常期待他们演绎法国作品所带来的惊喜。”

资深乐迷潘演也激动地说:“下半场的三部作品,《帕凡舞曲》和《波莱罗》是音乐性格截然不同的两种舞曲风格,《达芙妮与克罗伊》第二组曲则是从芭蕾舞剧中再创组成,音乐形象栩栩如生。‘配器大师’拉威尔对乐器色彩变化的细腻处理,十分考验乐手的技术以及指挥与乐团的协作,但柏林爱乐的演绎一定是最值得期待的。”

作为全国唯一一站,本次“柏林爱乐在上海”音乐会吸引了大量外省市观众乃至海外观众。从超过40%的购票观众来自境外及全国各地的数据统计,到观众席间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柏林爱乐在上海”促成了乐迷、乐团因为同一个理由奔赴上海。

前文提及的18岁的乐迷是刚刚结束高考的张新朗,提前一天从广州打“飞的”而来。他笑称这场音乐会是过去一个月的“生存指望”:“我爱柏林,也爱王羽佳,这次的梦幻组合,完成了偶像同框。我得感谢我父母的支持,帮我抢到了票。我在复习累了的时候,总喜欢听柏林爱乐和王羽佳的CD。”

  //  强强联合演绎“激进的古典”  //  

自1882年成立至今的柏林爱乐乐团,一直以来是世界交响乐坛的璀璨明珠。2019年8月起,基里尔·别特连科成为乐团首席指挥及艺术总监,将探索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重要曲目作为乐团的目的。在“柏林爱乐在上海”首场交响乐中,这支古典乐“天团”,与以“自然流露且生动的音乐表达”而著称的格莱美最佳古典独奏奖获得者王羽佳强强联合,共同演绎普罗科菲耶夫的《降D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可谓是万众瞩目。

这部作品写作于普科菲耶夫学生时代,帮助年轻的作曲家荣获了“安东·鲁宾斯坦奖”。该曲在奏鸣曲式轮廓中,将古典协奏曲的三乐章布局融为一体,并保留了独奏华彩段。在今晚的演出现场,钢琴家与乐团配合默契,将这一部带有普氏“激进的古典”音乐气质的作品发挥得淋漓尽致。

令人惊喜的是,在现场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中,王羽佳连续返场三次,演奏了柴可夫斯基(怀尔德改编)的《四小天鹅》、普罗科菲耶夫的《第七钢琴奏鸣曲 第三乐章》和格鲁克(斯甘巴蒂改编)的《旋律》。琴键飞舞宛若天籁,让乐迷们大呼“过瘾”!

当最后一个音符落下时,现场掌声经久不息,多次谢幕仍热情不减。演出结束后,音乐家们在上海大剧院的大堂举办了签名活动——上海大剧院特地设置了告示牌,向观众公布演出后的签名活动细则以及艺术家名单,该名单会随演出场次的不同进行更新。当晚演出结束后,拿到签名名额的200位乐迷等候在大剧场东侧的衣帽间,乐团首席、也是中国女婿诺亚·本尼迪·巴格莱,第一小提琴、单簧管首席、长笛演奏家连同王羽佳一行5人和乐迷近距离交流,现场乐迷们难掩兴奋之情,让现场的艺术家们也备受感染。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介绍,此次“柏林爱乐在上海”系列演出将持续至7月1日。6月27、29、30日的三场交响音乐会同样各具特色。乐评人李严欢也评价说:“此次一连上演四场交响音乐会,场次之多、曲目之丰富是历次上海之行从未有过的,包含了德、法、俄不同时代的多位音乐大师的经典之作,这无疑是对柏林爱乐传统和实力的一次全面展示,让我们得以尽情享受‘柏林之声’独特的魅力。”

此外,“柏林爱乐在上海”活动还将走进上海的更多音乐场馆、学校和社区,举办室内乐演出、大师课、公开彩排等活动。这场文化盛事,将持续浸润申城,为拉动文旅消费、推动文化交流互鉴、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写下最生动的注脚。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