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小记者”提问医学专家:一起探索皮肤背后的奥秘
2024-07-02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医生,特应性皮炎的痒和普通的皮肤痒有什么区别?”“创新靶向药物研发的30年历程中,遇到了哪些挑战”“为什么JAK1(Janus激酶1)抑制剂可以做成口服的,有些药却一定要打针?”……在这场公益体验营中,来自上海多个学校的小记者团在专家采访中纷纷提问道。

特应性皮炎是非致命性疾病中疾病负担排行第一的皮肤疾病,据估计我国特应性皮炎患者高达7000万以上 ,往往伴有剧烈瘙痒和皮损。为此,在今年特应性皮炎关爱日期间,“辉舞吧,别痒人生——解密生命科学 守护皮肤健康”小记者主题体验营活动在辉瑞中国研发中心举行,医学专家们为小记者们带来了一堂专题课程分享,在激发小记者们对于新药研发好奇心的同时,也在他们心中根植下了科学的种子。

  ※ “小记者”对话大专家 ※  

“医生,特应性皮炎到底是一种什么疾病?”面对小记者的提问,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伍洲炜教授娓娓道来:“特应性皮炎是一种病因复杂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异质性疾病,主要症状是剧烈瘙痒,阳光、尘螨、心理压力大等众多内外源性因素均可诱发”。

至于为什么夏季也会高发?伍洲炜教授解释,“夏季运动出汗也是特应性皮炎常见诱发因素之一,一方面由于体温升高,会加剧瘙痒症状,另一方面残留的汗液对皮肤本身也是一种刺激。因此,他建议特应性皮炎患者在运动后,尽快沐浴清除汗液,避免疾病发作。”

“医生,为什么JAK1抑制剂可以做成口服剂,但是有一些药一定要打针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吕晓希教授深告诉小记者,“如果说一个药物即可以打针,又可以口服,口服是更好的选择,大家都不想打针,但是有一些药物打针的见效更快,比如说胃里有胃酸,所以要看这个药物的本身是不是满足做成口服的要求。”

“不敢穿裙子,不敢打篮球,不愿意和同学们一起玩……特应性皮炎作为皮肤科的一号疾病,很多孩子可能长期遭受剧烈瘙痒、严重皮损、睡眠中断等疾病困扰,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这些孩子该怎么办?”对此,伍洲炜教授指出,作为一种复发性疾病,特应性皮炎症状的严重程度通常会随时间推移而出现波动。部分患者即使经过治疗后,皮肤呈“正常”状态,也可能存在亚临床炎症。

“特应性皮炎的长期管理包含多种不同手段,如皮肤保护、生活习惯调整,以及有效的治疗药物。”伍洲炜教授介绍。

“过去人们对特应性皮炎疾病的认识主要停留在炎症性皮肤病层面。随着免疫学等多个学科的发展,人们才逐渐认识到特应性皮炎不光是一个炎症,还是与很多免疫细胞异常有关。与此同时,随着学界对于疾病认识的进步、整个医疗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技术手段的提升,全新一代靶向性小分子口服的特异性药物得以问世。”吕晓希教授分享特应性皮炎创新药物研发历程时告诉大家,他也期待未来随着免疫学科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让更多患者能够摆脱疾病困扰,重返正常生活。

  ※ 科学的脚步永远不会停 ※  

除了深入浅出的皮肤健康科普课程分享,小记者们还在趣味纷呈的互动活动中探访了研发中心,孩子们对药物研发过程呈现出了浓浓的兴趣。

“高选择性的药物从临床开发到成功,一共花了多少的资金?”面对小记者的这个问题,吕晓希教授笑了,“很难回答具体的数字,我相信从最开始没有做出来到做出来,盖这样子的楼可以盖十栋楼都不止,花了很多很多的钱。所以一个药物的研发不是一个人两个人可以做的,需要很多的人在一起努力,需要有很多的人支持,付出非常多的努力。”

吕晓希教授告诉大家,团队的力量是无限的,做药是很枯燥的事,做科学也是很枯燥的事,但是一旦做了出来,可以让很多的朋友得到很多的帮助,这时候就会很兴奋,会很有成就感,是这种成就感支撑着科学家不断的进步,不断的往前探索,面对挫折不放弃。

“科学的脚步一定是不会停滞的,科学家前赴后继在科学的领域里探索,研发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从实验室到三期,最后到药物的上市,需要的是好奇心,需要的是与时俱进的进步,还需要有坚定的心。”辉瑞中国炎症与免疫事业部总经理刘菁同样告诉小记者们,在药物研发的历史上,只有创新才可以带来更大的变化,希望各位小记者能不断进步,有机会加入科学的探索,不仅是药物的创新,不仅是研究,在各个领域为人类的进步,为科学的脚步贡献力量。

临走前,有的孩子还在互动墙上留下了“希望未来我也可以为科学事业做贡献”的寄语。这段旅程在孩子们心中纷纷根植下科学的种子,等待未来展翅飞翔。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