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书里流淌着红色血脉,1925书局举行红色家书特展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图
“儿女不见妈妈两鬓白,但相信你会看到我们举过的红旗飘扬在祖国的蓝天!”1928年3月夏明翰慷慨赴义前给自己的家人写了这封告别信,虽然那时是革命的至暗时代,但烈士对未来依然充满信心。这封信是1925书局正在举办的红色家书特展的重要内容。
家风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明中有着重要地位,从春秋时期起儒家文化著作中就有家风相关描述,直到西晋,“家风”一词首次在文学家潘岳的诗中出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在这百年间的家书中,看见革命先辈的血泪和家国情怀。
此次展览精选百年间30余封重要家书内容展出,这些家书或写时局之变,或写家庭琐事,有堪抵万金的战火家书,也有触目惊心的狱中遗笔,部分家书可称为书法作品,笔画间还能让观众欣赏方块字的字形美。除了夏明翰的告别信,还有一封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给妈妈的信,也颇为感人。“在这无一定的漂流生活,虽然也为着国家宣传救亡工作,但遇到像今天晚上的漫漫的黑夜,那凄凉冰冷的四周,我好像耳边有无数失去了儿子的母亲,和失去了母亲的儿子的哀诉。”最终冼星海客死他乡,再也没能见到自己的母亲,再也未能回到祖国的土地。
在这个主题为“家风中的红色基因,从家书中见百年家风”的红色家书特展中,一封封家书串联了百年时空,流淌着上海这座城市的红色血脉。1925书局三楼展览区域还特别设置了“家书书写处”,看完展览,参观者可以提笔写下属于自己的一封家书。
为更好宣扬家风中的红色基因,上海评弹团的青年演员们也来到1925书局,举办“严母教子显家风”评弹专场。国家二级演员钱晏主讲并参演,国家二级演员徐一峰、上海评弹团青年演员姚依依及郝骅共同参演。演员们围绕家风主题为观众带来弹词开篇《岳母刺字》、弹词选曲《珍珠塔·诉恩人》、弹词选曲《蝴蝶梦·梦蝶》以及弹词选回《杨乃武·夏母训子》。
据介绍,1925书局将持续开展家风教育系列活动,店内二楼开设“家风纪行·美德寻迹”1925书局陈云家风馆。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