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调查|“博物馆奇妙夜”何时能够告别“限定版”?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图
随着暑期来临,上海进入了传统意义上的“博物馆奇妙夜季”。大批博物馆选择在周末开设夜场。夜场的来临,大大增加了博物馆的开放时间,也让博物馆成为国际消费季的重要一环。不过,由于夜间收益无法覆盖成本,现在博物馆夜场依然走的是择时而动的“限定版”的路子。观众渴望“全时全域”的博物馆夜场。
“奇妙夜”让博物馆开放时间大幅度增加
市民小琳做梦也没想到,她看了二十多年的足球,有朝一日还能去博物馆里看欧洲杯。“燃情欧洲杯,决战绿茵场”是上海市历史博物馆7月5日和6日博物馆奇妙夜的主题。
7月6日凌晨是西班牙对德国,葡萄牙对法国两场比赛。小琳7月5日周五一下班就往上历博赶。上历博这一轮夏季夜场开放,以“体育之夜”为重点,欧洲杯的时候观看欧洲杯,奥运会的时候讨论奥运会,热点一个也不落下。
在这场欧洲杯之夜中,上历博开放了中庭和满坡栗咖啡甄选店。小琳到的时候时间还早,她就去咖啡店吃了点简餐,然后就在那个被历史建筑围绕的著名中庭中和小伙伴们玩了几场足球擂台赛,“指尖足球”“颠球大师”“点球成金”“磁控足球”,小琳球技不算很好,但也玩得很开心。她还一边喝着精酿啤酒,一边和那些相识和不相识的人聊了一会儿天,足球赛终于开始了。中庭里支起了大屏幕,小琳和大家一起为球员助威。
“我平时工作很忙的,基本上都要加班,这是上历博对外开放以来我第一次走进这家博物馆。”小琳告诉青年报记者,“博物馆奇妙夜”对她的吸引力是无与伦比的,因为对她而言,如果想要参观博物馆也就只能考虑夜场了。更何况,博物馆的夜场竟还安排了她最喜欢的足球活动。
随着暑期的来临,上海的“博物馆奇妙夜”又在七、八月上演。这次开设夜场的博物馆特别多,有45家之多,内容也很丰富,各家博物馆的夜场主题都不尽相同。而事实上,博物馆开设夜场的直接目的就是增加场馆开放的时间,解决博物馆和观众之间的供求矛盾问题。很多人抢不到白天的门票,那还可以晚间来逛博物馆,而且夜游博物馆也没有白天那么炎热,观展体验会大幅度提高。
夜场对博物馆开放时间的贡献是惊人的。就拿上历博来说,平时他们白天开放8个小时,而这个7月的4个夜场的开放时间就可以达到30个小时,等于多开放了4天。而一个暑假下来,等于多开放了1个星期。博物馆资源得到了更为充分的利用。
但是,目前上海的博物馆夜场基本上还是“夏季限定版”。记者看到,大部分夜场都被安排在7月和8月的周末。比如上博的夜场是7月5日至8月31日每周五晚18:00—21:00。世博会博物馆是7月6日至8月31日每周六延时至20:00闭馆。上海自然博物馆是7月6日至8月31日每周六晚17:00—20:00。过了暑期,基本上就不太有夜场。“限定版”特征很明显。
博物馆夜场改变人们度过夏天的方式
上个周五晚上,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也迎来了今夏的第一个夜场。虽然从杭州来上海旅游的龚小姐最想看的“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还没有开幕,但是上博的正在举行的“伊朗文物精华展”和“张宗宪捐赠掐丝珐琅器展”依然让她感到很满足。
龚小姐告诉记者,来上海旅游是一周前定下的,当时就想预约上海博物馆,但是白天的名额早就一抢而空了,所幸看到还有这个夜场。不仅上博开了夜场,当天和上博同在人民广场的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也开了夜场,那就干脆两个博物馆一起夜游了。于是她果断地订了与上历博隔了一条马路的酒店,开启了上海之旅。
那晚龚小姐的行程很紧凑,在云南南路吃了晚饭后,她就和小伙伴去了上博夜场,看完两个特展也不过晚上8点,他们就去了上历博看球赛,那家博物馆咖啡馆的特饮和啤酒都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球赛倒没觉得有什么惊艳,这特制咖啡大概也只有在上海能喝到。”看完球赛后,龚小姐便去酒店睡觉,第二天中午踏上归途。
也正是因为有“博物馆奇妙夜”,龚小姐的这次上海之行基本上也就围绕着人民广场展开了。上海正在举行首届“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而众多博物馆夜场其实也是这个消费季的重要一环。而事实上,很多博物馆夜场也都是围绕着文体商旅融合来做大文章的。
上博馆长褚晓波对青年报记者,要让博物馆夜场成为旅游消费的助推器,就是要打造“一站式文体商旅体验新场景”。这一点都不抽象。比如7月26日上博的“古埃及文明大展”将开启“博物馆奇‘喵’夜”,不仅是夜场,而且破天荒地会允许200只猫入场参观。这时主办方马上就想到一个问题,这些携猫入场的观众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外地游客,他们不远千里带宠物到上海需要坐飞机,上博为此就开始和航空公司策划推出“宠物航班”,而观众在参观完夜场之后需要入住酒店,上博又为他们联系人民广场周围的“宠物友好酒店”,“虽然观众只是来看了一个夜场,但从启程到入住酒店,上博都会为他们安排好,这就是一站式的体验新场景。”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博物馆夜场改变了人们度过暑假的方式。”龚小姐说,过去天一热,晚上她一般都在家里“孵空调”,去夜游博物馆是想也没有想过。而且这些不仅仅是开放时间的延长,更多的是陈列互动内容的扩充,“真正体现了夜逛博物馆和白天逛博物馆的不同。让人感到有新的收获。”
打造“一站式文体商旅体验新场景”
然而近些年的“博物馆热”并不仅仅只出现在暑假,有的热门博物馆的热门展览,一年四季都抢不到票。这也就说明,除了暑假,其他时段观众一样需要夜场。青年报记者在对夜场的实地探访时听到最多的呼声就是“什么时候博物馆夜场可以常态化”。
观众阿金就对青年报表示,之前上博东馆的“星耀中国: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展”在三个半月的展程中,除了春节期间屈指可数的几个夜场之外,其他时间基本上都没有夜场。“我一直没有抢到白天的票,所以只能和这个展览擦肩而过。如果夜场再多一点,局面一定就两样了。”
记者注意到,虽然上海推出“博物馆奇妙夜”也有好几年了,但基本上都集中在暑期,属于“限定版”。在一年中漫长的其他时间,这座城市的博物馆几乎是没有夜场的。有业内人士就直言,夜场没有办法常态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夜间收益无法覆盖成本,以及客流量未达预期。记者也注意到,这次不少参加夜场的博物馆人数并不是很多,而即便是一票难求的上海博物馆这样的热门博物馆,他们其实也是在“贴钱开夜场”。“光靠卖几杯饮料,那是完全没法盈利的,光是水电成本和人工成本,就大大地超支了。”
与此相呼应的是,因为收益覆盖不了成本,很多夜场只是开放博物馆很小的一部分区域。有的博物馆场地不大,日场面对的主要是参观人群,人员按参观动线有序流动。夜场以举办特色活动为主,人群聚集就略显拥挤。而且在夜场中,观众有时要从一个区域走到另一个区域,还会路过那些灯光幽暗的未开放展区,一些小孩子甚至于都不敢自己走。“博物馆夜场不应该是缩水的。同样是花时间来参观,人们想看到和白天一样的陈设。”
而要实现博物馆夜场的“全域”和“全时”,归根到底还是要增加博物馆的收益。记者注意到,现在一些博物馆夜场开始收费, 比如上历博的夜场套餐就收88元,里面包含着一个球赛观赛优先席,一瓶精酿啤酒,一份小食和一套球赛小礼品。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收费虽然总体来说仍是公益性质,不足以抵消所有的成本,但起码已经可以给博物馆夜场进行了一些贴补,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而在上博馆长褚晓波看来,要让博物馆夜场变得可持续,归根到底还是博物馆要找准自己的定位,那就是博物馆也是文体商旅融合的重要一环。要将为博物馆打造“一站式文体商旅体验新场景”,这样博物馆夜场在带动周边发展的同时,也会让自己获得收益。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