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发现|外面热浪滚滚,里面热火朝天!年轻人说:花两小时坐车来这里,我愿意!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文 郭容/图、视频
小小一根梅花针,再配上药物治疗,就能缓解年轻人斑秃的困扰;一包7元的“药粉”,却能迅速减少溃疡带来的疼痛……热热热,这些年轻人却愿意花一两个小时前往小小的社区医院?因为有的年轻人说,别看这些社区医院小小的,却藏着他们喜欢的“宝藏”;还有年轻人说,这些“宝藏”不仅珍贵,价格还很“亲民”。
这里专治脱发,年轻人占了一半
一个小专科开诊在了社区医院,却已累计接待脱发患者30余万人次。其中,年轻人几乎占了一半。在宝山区淞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科大厅内,很多年轻人为了同一件事而来——脱发。
90后小王特意从闵行赶来,当天上午申城橙色预警,车况并不好,他单程就折腾了两个小时,到医院的时候已经满头大汗。半年前,小王头顶上出现了斑秃,这让年纪轻轻的他感觉紧张不已。在全国各地乃至海外患者的口口相传之中,他找到了这家“隐于市”的脱发门诊。
诊间里,中医科护士手持梅花针,给小王枕后的一块块斑秃区域叩刺敲击,不一会儿就有小血点渗出。擦拭干净后,医生再用头皮针对准斑秃区域进行围刺。小王说,“酸酸胀胀的,不是特别疼,可以忍受。”
中医科主任陈雁告诉记者,别小看这个梅花针,其实操作大有讲究:每分钟频率在150次至180次。如果遇上全头的弥漫性脱发,最起码得敲击5-8分钟。“要掌握敲击的力度,握住针柄的尾部后三分之一处,还必须垂直于头皮,不能形成夹角,避免刮刺头皮。”
临走前,护士将用药、饮食、睡眠等注意事项一一告知小王。“已经治疗了两个疗程了,斑秃的地方明显好转,除了用手法治疗,还有外用药、口服药。”小王告诉记者。
宝山区淞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白癜风、脱发中医药特色专病门诊2017年入选宝山区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陈雁是第三代代表性传人。如今,这支队伍已经发展至第四代。
1973年,在时名“宝山县淞南卫生院”的庭院里,出身中医世家的顾明达先生采用祖传秘方对白癜风、脱发患者辩证施治,屡屡奏效。秉承悬壶济世的无私高尚精神,他决定献出秘方。第二年,白癜风、脱发中医药特色专病门诊正式开张,此后,顾明达还与老中医袁文炳、金洪慈和汪兴发一同组成攻关小组,开启了专病门诊科研建设发展之路。
2005年,中心用于治疗脱发的复方首乌生发丸、二白生发丸、参柏生发合剂、复方红花酊等4个制剂与用于治疗白癜风的共8个制剂,同步通过了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的审批,在当时引起巨大轰动——在同级医疗机构中,几乎属于奇迹。除了“独门秘药”,近年来,团队大胆地将梅花针、头皮针、滚针、火针、耳针、杵针、溻渍、熏蒸等中医药适宜技术以及308准分子治疗仪、头皮分析仪等新技术运用于临床。
陈雁说,“近年来,雄激素性脱发呈现明显年轻化,来这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年轻人越来越注重养生,他们把平时手中的咖啡、茶,适当换成枸杞、山楂等;他们也会按照我们的建议,有空的时候用自己的指腹或刮痧板、拨筋棒等进行头皮按摩。其实,这都是中医治未病理念的最好体现。”
珍贵的非遗项目,送到患者手上时,价格却依然“亲民”。小王告诉记者,“一瓶外用药水只有20元,算上内服、外用药和手法治疗,全部加起来一个月治疗费用不超过400元。”
肩颈腰椎不好的年轻人都来了!这里主打“朱氏一指禅”推拿疗法
上午30余人次,下午30余人次……接受记者采访时,石向东刚刚忙完当天的工作,“来的病人越来越多,确实忙不过来,好在我们的团队越来越大。”
说到“拼命三郎”,家住长宁区华阳街道的居民大多会想到同一位医生——石向东。石向东工作室的“海派中医特色疗法防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日前入选上海市社区中医特色诊疗服务品牌。他的拿手绝活,核心来自华东医院“朱氏一指禅推拿”传人朱鼎成教授的“一指禅技术”。
白领小张就是慕名前来的年轻人之一,前段时间梅雨季,最近上海又开启烧烤模式,“空调间待久了,颈椎、腰椎哪哪都感觉不舒服,所以找到了这里,选对医生有时比选对医院更重要。”
“您这左右两边的颈椎完全不同,左边还好,右边就瘀堵得厉害。不用担心,通过推拿、针灸等方法,可以慢慢把黏连的部分松解开,慢慢改善神经压迫,从而减轻症状。”为小张祛除病痛的,便是石向东刻苦钻研了35年的一指禅推拿。一边推拿,石向东一边和小张聊着病情。
说到国家级非遗“朱氏一指禅”推拿,石向东告诉记者,“一指禅最初治疗的多为内科疾病,手法以推摩法为主;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手机和电脑的广泛使用,颈椎病、腰椎病、失眠等病大量增加,我便在临床实践中更广泛地运用了一指禅按法和弹拨法,更强调手法深透,很好地适应了现代社会的临床需求,针对性更强了,病人也越来越多”。
除了师从朱鼎成学习“朱氏一指禅”,石向东还跟随“陆氏针灸”传人吴耀持教授钻研针灸。
“陆氏针灸擅长用导气针法和弩法,能使气直达病所,朱氏一指禅推拿轻柔独特,并能力透溪谷,二者结合,大大提高了临床治疗效率,缩短疗程,能攻治顽疾。”如今,石向东中医推拿针灸特色疗法为社区患颈椎、腰突症、肩周炎、失眠、膝骨关节等疾病的患者带来了福音,在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失眠特色病种上更是“大显身手”。
“传统中医疗法的受众不应仅是成年人,还有小孩。”最近,石向东十分重视小儿推拿的推广宣传。“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但孩子的锻炼却越来越少。中医小儿推拿有着悠久的历史,对小儿厌食、过敏性鼻炎、咳嗽、哮喘等均有裨益。“未来,希望能让中医传统文化走进千家万户。”
当患者群如滚雪球般越发庞大后,石向东成立了团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如今,在石向东的带领下,“石向东中医推拿针灸工匠创新工作室”医教研能力不断提升,团队成员壮大至20余人,工作室年总门诊量4万~5万人次,门诊量逐年递增10%。同时,形成了患者分流、流程合理、培养人才的“石向东工作法”,人才梯队基本形成。不过,石向东说,他正在继续培养青年人才,也希望更多年轻人能够加入到他的团队中来,随着大家越来越了解中医,需要中医,希望大家共同投入到中医事业中来。
这里小小一包7元的“药粉”,对溃疡很有效
打开透明密封袋,一股清香微苦的药粉味扑鼻而来,让人感觉顿时提神醒脑。而外包装上,“顾氏喉科”的篆文印章古色古香,扫一下上方的二维码,则能看到详细的用药指南、疾病科普等知识……
这个“药粉”有着好听的名字——碧雪散,为了这小小的一袋药粉,浦东新区北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顾氏喉科的患者长年络绎不绝,更有甚者跨省而来,寻觅这“藏”在社区的传统医学宝藏。
上周五,90后小曹起了大早,前后倒了三班车赶到了北蔡。“之前有次连续一个月加班,嘴里长了很多溃疡,严重时连喝水都感觉疼。用了几天药后,明显有好转,所以今天又来了。”一番望闻问切后,第七代传人、中医科主任焦露露为小曹再次详细解释了用药的最佳手法,“一天用四到五次,一周内基本2-3天就能好。服药期间不要吃萝卜,用温水不要用开水。”
碧雪散,自上世纪便已显赫一时。作为顾氏喉科自制的“喉吹药”,专门用于治疗口疮、喉痹、喉痈、牙疳等疾病,用来说,即是复发性口腔溃疡、红肿痛热、牙龈脓肿乃至牙周炎等疾病的“克星”。掌心大小的一包药粉,每日使用,也可用上大半个月,仅花费7元。
浦东新区北蔡镇志记载有云,1849年,顾兰荪先生创办了“浦东大竹园顾氏喉科”,位于当时的松江府南汇县北蔡乡吴家大竹园浜南顾家宅,即如今的浦东新区北蔡镇。170余年来,历经7代传承,顾氏喉科始终专注于耳鼻喉科的病症与顽疾。1984年,顾振达代表顾氏喉科,在中华全国中医学会上海分会喉科学组的年会上进行学术发言,也是当时唯一一家来自基层卫生院的主讲人。此后,顾氏喉科历经凝练、沉淀,在如意散、红雪散、金锁匙、生肌散等十余种药粉中,主打最经典的、由7味药组成的碧雪散,便于临床使用。2019年3月,顾氏喉科的“喉吹药制作技艺”入选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什么是喉吹药?焦露露告诉记者,首次前来就诊的患者,都会手把手教手法。“用铜质尖头从袋中取少量药粉,轻按鼓起处,将薄薄的药粉均匀散开。在吹到黏膜创面上时,要做到‘眼看正,手轻快’,在家中可使用吸管替代,也可以用棉签蘸取。”
“碧雪散之所以受到不少年轻人的热捧,是和他们亚健康的身体状况有关。”焦露露说,高峰时顾氏喉科日均接待400余人次,一个月一周要卖出八九百包碧雪散,其中很多都是年轻人。除了本市和长三角地区的患者外,最近也有福建的患者慕名而来。焦露露也希望,能让碧雪散和顾氏喉科的内涵和精髓被进一步提炼,也让中医传承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这样越来越多的居民能用上藏在社区医院里的这一“宝藏”。
如今,遍布在家门口的社区医院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前来就诊。有年轻人说,这里藏着“宝藏”,还有年轻人说“这里的宝藏不仅神奇,价格还‘亲民’。”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文 郭容/图、视频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