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夜校“挂名中医门诊”是怎样的体验?市民说:下次还要来!
2024-07-10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年年开、年年有新课的市民艺术夜校为何一直供不应求,名中医为何愿意来这里给零基础“小白”讲课?“我们做科普的目的是希望老百姓少来医院,最好不来医院。”上海名中医詹红生说。

7月10日,记者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了解到,他们与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合作开出的首批中医类健康养生课程本周即将结束。不过因为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喜欢,他们计划在下一期市民艺术夜校中,将中医课程拓展至五门。

记者了解到,今年上海市民艺术夜校春季班于4月8日正式开班。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与曙光医院合作开出首批中医类健康养生课程,有针对颈椎、腰椎等办公室毛病的伤科,以及医院里常常人满为患的多个热门科室。

在市群艺馆三楼报告厅,“石氏伤科——强筋健骨保健康”课的授课教师詹红生正带领学员做课前热身活动,而本周是这期课程的最后一节课。整间教室,来上石氏伤科课程的学员都很年轻,不少是男学员。学员们按照要求用手握着另一只手腕尽量拉伸,手臂贴着耳朵,维持一分钟。

石氏伤科这门课首次开出,5秒内就被抢空。詹红生也很是惊讶,“以往我们做科普老年人参加较多,这次发现年轻人对中医兴趣也很大。现在坐办公室多,多少有一些颈椎、腰椎方面的问题,所以报了这门课。想学到一些帮助改善自己身体状况的方法。”

95后小张由于久坐办公室,半年前感觉到自己的颈椎、腰椎经常不舒服。“我还没有到要去医院挂号的程度,只是偶尔觉得不太舒服,所以想来学习一下如何保护自己,改善身体状况。”小张今年是第一次参加市民艺术夜校,从新闻里看到课程信息,对石氏伤科课程产生兴趣,“没想到第一次报名就幸运地抢到了,等下期课程开出时,我还要来。”

“我们做科普的目的是希望老百姓少来医院,最好不来医院。”詹红生是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石氏伤科代表性传承人,也是上海名中医。他告诉记者,“其中,市民生活中遇到的很多问题可以通过科普去化解,这样可以减少他们的心理负担和医院压力。其实他们遇到的很多病,完全可以在社区医院得到解决。我们希望通过广泛下基层、做科普,把医生从低效劳动中解放出来,把精力放在高效解决疑难杂症,做科研上,更好发挥作用。”

而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徐氏儿科则带来了《曙光儿科,为孩子护航》的最后一节课程。此次课程聚焦海派徐氏儿科的精髓,旨在通过科学喂养和食疗养生,为儿童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课程中,曙光医院儿科团队介绍了海派徐氏儿科的核心理念,详细阐述了科学喂养和食疗养生的重要性。课堂上,上海市非遗项目徐氏儿科代表性传承人、曙光医院儿科主任赵鋆告诉学员们:“通过食物的性味之偏,可以有效矫正儿童脏腑功能之偏,实现治疗和养护的双重目的。”“上课后才知道,之前的很多喂养方式都是不科学的。”一位年轻妈妈说。

“希望通过这些中医相关课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大家掌握中医文化精髓,并融入生活日常。”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党委副书记郝微微告诉记者,曙光医院能参与市民艺术夜校这样的民心工程是一个很好的尝试,也是挑战,“希望通过这样的互动,让专业医生花心思做一些科普传播,把中医药文化发扬光大。”

“通过这次市民夜校,让我们看到,很多青年人对中医养生很着迷。这些中医课程不仅能够促使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也能够吸引和圈粉现在的80后、90后年轻群体,让他们成为中医药文化的传播者和实践者。”曙光医院团委书记、社工部主任曹康告诉记者,曙光医院集结了多个国家级非遗项目,在接下来一期的市民艺术夜校课程中,曙光医院将会把三门课程拓展至五门课程,包括针灸和经络、石氏伤科、女性健康与保养、丁氏推拿以及传统医学与养生。学员人数也从这次的75人增加到150人。“通过市民艺术夜校,可以让更多的年轻人近接触中医养生、爱上中医养生。”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