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高温儿科急诊护士日行近2万步!00后护士复盘日记:自己还是很棒的!
2024-07-10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申城连续高温,儿科急诊也“热火朝天”。一位儿科急诊输液室护士当班日行近2万步,这是怎样的一种感受?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急诊输液室的00后护士赵瑾说,工作忙起来没时间感觉累,但是躺在床上后,发现“脚已经不是自己的了”。

第一年参加工作,深夜回到家中的赵瑾每天都会写日记,复盘当天的工作。7月9日深夜,她在当天日记结尾写道:今天很累,但是自己还是很棒的!那就点杯奶茶奖励下自己吧,明天满血复活继续加油!

  // 日行2万步是怎样的感受? //  

日行2万步啥感受?赵瑾说,工作忙起来没时间感觉累,但是躺在床上后,发现“脚已经不是自己的了”。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赵瑾刚刚完成白班工作,当天完成输液接近300人次。

申城出梅后,高温天气席卷而来,儿科医院急诊量也一路往上蹿。早上不到8点,儿科医院已经挤满了前来就诊的小患儿和家长。在医院门急诊大楼一楼的输液室里,挤满了输液的孩子,家长们则在一旁陪着。有的孩子在吵闹,哭声异常响亮;但也有的孩子则较为安静。

输液门诊量增加,赵瑾一刻也不敢闲着。记者见到她的时候,她正忙碌地穿梭在输液室中,一路小跑,丝毫不敢疏忽。“高温天,患有肺炎、急性肠胃炎等患儿来输液孩子比较多。”赵瑾告诉记者,她在儿科急诊巡回岗位工作,和另外两位护士搭班,忙的时候真的感觉就是一刻都没有停下来过。不过,大家互相加油,感觉自己没问题。”尽管急诊输液室里空调较为凉快,但是一小跑中的赵瑾常常满头大汗。

“一切为了孩子,这是儿科的宗旨,真的工作后,发现当好一名儿科护士并没有那么简单。”赵瑾说,当初之所以选择从事护理行业,是因为自己的身体不好,家人希望能她学好护理,可以把自己照顾好。如今当了儿科急诊护士,感觉自己担当着家长和护士的双重角色,事无巨细,反反复复,繁琐至极,都要做到爱心、耐心。

  // 累不是重点,她希望自己更专业 //  

不过,对于赵瑾而来说,累还是其次的,她希望自己能够更加专业。

赵瑾告诉记者,输液工作看起来简单,其实不然。作为巡回岗位的护士,不仅要细心观察每位患儿输液中病情的变化还要安抚家属焦虑的心情,尤其注意的是在输液过程中的过敏反应极为重要。

“输液中的孩子,病情也会瞬间发生变化。”在当天巡回的过程中,赵瑾发现一名患儿在输液的时候,不停地咳嗽,并且嗓子发出哮鸣音。赵瑾立即中止了输液,并且带着孩子去留观室进一步让医生做除判断。这时,患儿的脸部、身上出现皮疹。通过医生诊断,赵瑾等立马把患儿送去做进一步的吸氧治疗和心电监护,患儿的过敏情况及时缓解。

回忆起当时的情形,赵瑾说,当时还是挺紧张的,不过所做的这些都是小事,因为“急诊室内每天都会有紧急情况发生,团队的每一个人都会全力以赴。”

几天前,急诊还收治了一位从西安转来的特别紧急的患儿。这是一个才4个多月,患有先天性呼吸障碍的宝宝,到达上海后立即由警车开道送到了医院。患儿来自宁夏银川,已经先后在当地2家儿童专科医院的重症监护室住院治疗,期间病情危重,经历了多次抢救。患儿到达急诊后,当天中班护士陶海燕立即主动出门迎接患儿,一路小跑将患儿送至急诊抢救室,此时患儿已出现抽泣样呼吸,病情危重。抢救室医护团队立即开展心肺复苏,同时启动医院应急预案,急诊科护士长张燕红还有当天很多值班医生迅速赶到抢救室,指挥并参与抢救。在医护紧密有效的配合下,患儿终于恢复了自主心跳转至医院ICU进一步治疗。

“急诊常常会有各种突然情况,但是我们每个人的背后,是一个团队的力量。所有护士都随时机动待命,不管是不是自己当班时间,只要一有紧急情况,哪怕在家里也会立即赶过来。”赵瑾说。

  // 点杯奶茶明天满血复活 //  

2000年出生的赵瑾,今年刚参加工作。她坦言自己“在急诊工作压力还是很大的”,每天晚上回家后,不管多累,她都会复盘当天的工作,找出自己可能存在的问题,为了接下来更好的工作。

在7月6日的日记中,赵瑾写道:遇到情绪过于激动的患者家属,首先不要急着和他去理论谁对谁错,而是做到一个心平气和的状态,去安抚急躁家属的情绪,并且引导他说出他的诉求是什么。今天跟嘉妮一起去上班的时候,从她身上学到了一点就是:不要无目的地争吵,和他好好说,总会说通的。最终是要解决问题本身,而不是去激化矛盾。

不过,赵瑾说,儿科急诊虽然忙碌但大多数时仍是温馨的。“虽然每天都承接着大量的120急救车和数不清的各类抢救工作,但是收获也会很多。家属会用各种方式为我们点赞,护士长老师也会为我们准备水果,为我们打气。”

几天前,急诊科收到了一封感谢信,信中高度肯定和赞扬了一线急诊人的救死扶伤精神,让大家都很感动。写信的家长说:“急诊科医护团队扎实的专业技术、精湛的诊疗水平、温暖的人文情怀给我们留下了感动的回忆”。原来上个月,这个5岁的孩子在外地某医院治疗了数日未见好转,并且当地医院评估病情较危重,建议转来儿科医院。儿科医院急诊医护团队紧张而有序的为孩子开展了一系列救治工作,患儿的病情很快得到了控制。病情稳定后,患儿继续在呼吸科专科治疗了一段时间后回到了当地。这仅仅是急诊团队的日常工作,但是却让孩子的家长一直感激在心。

“今天自己很棒,需要继续努力。”7月9日深夜,赵瑾同样用日记记录当天的工作:“日行2万步很累,但是总体表现还是很不错,那就点杯奶茶奖励下自己吧!明天满血复活继续加油!”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