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湄青创赛今天闭幕,留下关于合作、彼此成长的青春回忆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图
将甘蔗叶变废为宝,用于制作拦截紫外线与污染物的生物基空气过滤器;在城乡布局健康监测亭,可以完成体温、血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等健康检测……经过为期5天的紧张角逐,第八届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治理与发展青年创新设计大赛决赛(Youth Innovation Competition on Lancang-Mekong Region’s Governance and Development,简称澜湄青创赛、YICMG)今天下午在泰国宋卡王子大学普吉校区闭幕。来自澜湄六国9所高校的60名学生组成跨国团队,围绕“城市与人类居住区的可持续发展”的主题,讨论区域治理的未来。
◆ 跨国团队开启头脑风暴 ◆
澜沧江-湄公河从中国玉树发源,经中国、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和越南六国流入南海。澜湄六国“同饮一江水,命运紧相连”,第八届澜湄青创赛共收到了澜湄六国9所高校、288名学生提交的96个作品。最终有20个项目共60位选手入围决赛。所有参赛作品在5天内都经历两轮评审展示、一次“澜湄咖啡屋”专家集中指导以及创业导师团的个性化指导。
跨国团队
来自复旦2020级国政系的卢伊琳本来和复旦两位同学组队参赛的项目名为Silvercare,做的是帮助老人找到合适的护理人员的客户端。而在比赛第三天的时候,根据抽签,她参与的跨国组队还要对“屋顶的绿色生态化设计”项目进行提升和给出创新。同组的两名新队友分别是来自广西的中国同学和来自泰国的同学,最开始大家都觉得非常迷茫,不得要领。
“我们经过了四轮‘澜湄咖啡屋’,与各国专家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大家的思路逐渐打开。”卢伊琳说,虽然队伍里的同学都缺乏建筑学相关的知识,但另外两位同学在商业管理和市场营销方面有专业优势,并由此找到了这个项目原有设计中可以继续提升的地方。四位评委专家都提供了非常有启发性的建议。这种启迪创新、鼓励奋进的机制和氛围,让卢伊琳印象至深。
向景团队
青海大学生物工程专业的向景在跨国团队组建中与泰国、缅甸同学同组,除了要快速熟络,了解原始方案外,他也认为,评委的指导和建议,启发了同学们不断优化项目,合作共赢,碰撞出精彩的智慧火花。
最终,大赛颁出“最有价值问题”“最有创意团队”“最佳跨国团队”“最佳孵化方案”等四类奖项。
◆ “文化之夜”让文化更多交流 ◆
除了紧张和烧脑的赛事比拼,选手们还在“文化之夜”中纷纷登台,以青年才艺展现国家风采。各国参赛选手和赛事志愿者一共展演了15个节目。
本次赛事的学生负责人张馨月还在现场进行了琵琶独奏《送我一支玫瑰花》,在同学们看来,这也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写照。“我为能够在这样一个国际平台上,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传播中华文化而感到自豪。”
“YICMG永远会让你感受到‘Shared river, Shared future’的力量。”今年,作为YICMG赛事的学生负责人,张馨月在组织和协调各项工作中深刻体会到了跨文化交流的深远魅力。特别是今年的开幕式与启动仪式,别具一格,参赛者们穿上了同学们提前四个月精心设计的泰国民族服饰,共同见证第八届赛事在当地的顺利开幕。当这一环节圆满结束后,她在后方的总控台不禁热泪盈眶。“上届赛事认识的泰国评委Tippawan穿越人群找到我,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拥抱。她对我说:“跨文化办赛必然会遇到种种困难,但今天证明你们做得非常出色!”
澜湄青创赛筹备工作全部由平均20岁的复旦学生团队完成,他们在办赛过程中也与澜湄六国青年碰撞想法、结下了深厚友谊,一起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在合作过程中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一起留下了关于赛事、关于合作、关于彼此的美好回忆。
◆ 为区域治理发展作出青年贡献 ◆
YICMG赛事顾问、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苏长和表示,澜湄青创赛从2015年一路走来,不断发展、愈发精彩,并从赛事本身逐渐发展到校际合作、科研交流。赛事中涌现出一批优秀方案和关心流域发展的青年群体,他们是澜湄流域的未来和希望。
在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郑宇看来,在比赛上,看到这些年轻人所拥有的创造力,特别是跨国临时组队,考察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尤其是在不同文化、不同背景的学生们之间,能够快速达成意见统一,又作为团队来提出优化方案,“创新与合作,这两个关键词在跨国团队这一环节体现所谓淋漓尽致。这些年轻人的‘脑洞很大’,经过时间沉淀,待技术、环境条件逐渐成熟后,我相信有很大机会付诸实施。”郑宇说。
复旦大学一带一路问题研究院副研究员张励表示,对于同一议题,澜湄六国的侧重点和需求是不同的,在频繁的线下沟通过程中,选手们能从本国立场出发,各自阐述最紧迫的需求,这有助于选手们对整个澜湄区域、东南亚甚至全球的治理,提出更加广泛、适用性更强的解决方案。
据介绍,第九届澜湄青创赛及配套活动将于2025年在越南河内人文社科大学举办,深入探索协作与发展的重要时代议题,秉持澜湄精神,共创美好未来。面向未来,澜湄青创赛将运用“乐高思维”,增加合作伙伴高校和单位的数量,拓展领域并继续提升能级。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