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这个地标怎么是“躺着的”?
2024-07-14 生活

青年报记者 陈嘉音/文 受访者/图(除署名外) 施剑平/视频

松江园区南部综合体(“G60科创云廊”)位于上海市松江区G60科创走廊的起点,东南临闵松路,北接莘砖公路,西临九新公路,占地82公顷,规划建筑面积约100万平方米。

但凡从G60高速公路经过G60科创云廊的人,不免会被其绵延起伏的云顶所吸引:白天云海涟漪,层层叠起。夜晚亮灯后云端彩虹,熠熠生辉。

在确定项目概念时,主创团队将“彩虹”和“无界限”等理念融入其中,着眼于打破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产业的界限,旨在打造一个既符合现代产业发展需求,又能体现地方文化特色的产业园区。其实,云廊还“藏着”众多创新的理念与亮点,细节满满。

在设计施工过程中,设计师蹲点市区写字楼,观察楼宇青年行为习惯,规划户外办公区、采用环保透水墙……主创们希望通过设计将每个人心中的“科技梦”在更广阔的“云端彩虹”变为现实。

G60科创云廊

  “躺着的地标”:建筑形态的创新突破  

G60科创云廊之所以引人注目,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独特的建筑形态。

高耸绵长的顶层壳体结构,在折射下的阳光中慢慢摇曳。从远观的视角来看,整个区域的肌理是流畅的。高架边高楼林立,似乎G60热闹了,上海也就热闹了。

在骏地设计公司的天台休息区,G60科创云廊景观设计项目总监、骏地设计常务副总经理付方芳向记者说出了云廊背后的故事。

起初,临港产业园的目标是打造一个具有地标性质的产业园。然而,由于该区域位于航线下,传统的地标建筑方式可能受到限制,因此他们转变了思路,决定打造一个“躺着的地标”。

世博广场

不同于传统的地标性建筑,云廊选择了“躺着”的方式,横跨整个G60沿线。长达2公里的建筑体量,使云廊成了上海乃至全国范围内横向体量最大的单体建筑之一。这种创新的设计不仅打破了常规,更赋予了建筑新的生命力。

该项目起初仅限于松江地区的一期工程,作为产业园区的一部分。然而,随着G60产业带分工的深入发展,规划者逐渐将视野拓展,意图将G60科创走廊的蓝图从上海延伸至杭州。

在完成初期工程后,国家层面的交通与科技创新战略又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这一举措促使科创走廊的规划沿G60高速公路继续扩展,不仅覆盖了上海至昆山,还远达昆明,最终形成了一个规模宏大的科创云廊,名副其实地成了一条绵长的创新走廊。

  灵感之源:云与雨的自然启示  

一次偶然的机会,主创付方芳在给儿子讲述云的形成时,联想到了云廊与自然的联系。云廊如同天空中的云朵,积蓄着能量与希望;而当雨水落下时,它便滋润了大地与万物。这一自然景象启发了团队对景观设计的思考,最终形成了“彩虹云廊无界链接”的设计理念。

南部综合体项目总占地14万平方米,景观设计包括7万平方米的世博公园、9万平方米的生态湿地公园、共分三层总面积8万平方米的综合办公区。三大主题区被全长三公里的彩虹串联在一起,相映成趣。

仿佛一幅富春山居图,山水绵延起伏,横向展开,不会有一个单独的焦点,而是有很多个焦点,有山、有水、有船、有桥。在连续的空间里,每一个个体就是会像云一样,像气流一样流动。商业空间的连接与延伸,通过对城市空间的梳理整合,重塑城市界面节奏及秩序,打造区域活力新形象。

“第五立面”——屋顶也不能忽视,从空中俯瞰顶层的壳体结构,宛若一抹绮丽的祥云。白天,波浪式造型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折射出阳光里的彩虹;夜晚,灯光亮起,数控装置色彩斑斓使其如同云海翻涌,绚丽夺目;配合动感的音乐和节奏,给人以视觉和听觉的双重震撼,云端彩虹景观在这里开启。

这一理念不仅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更寓意云廊作为产业园区在促进产业沟通、搭建合作平台方面的重要作用。小到光影,大到建筑、空间,设计者都希望置身其中,感知人与人的互动,向外扩展认知和体验的广度。

  从构想到现实:满足各类人群需求  

“当时,甲方提出了一个构想,即打造一个全天候24小时不闭园的特色园区。”付方芳回忆道。到底怎么把人吸引过来呢?为了深入理解目标客群的需求与行为习惯,设计师们决定采取实际行动,亲自前往市区的写字楼区域进行蹲点观察。

“我们团队分成四五组,深入市区及郊区的写字楼、工厂进行实地蹲点观察。在市区,我通常会买杯咖啡坐在咖啡厅前,从早晨员工上班开始,一直到午休,细致观察他们的日常行为及兴趣偏好,以了解不同人群的需求差异。”

通过在漕河泾、张江等地的多个园区为期一至两周的密集调研,设计师们成功绘制出上海各金融产业园区内工作人员的行为曲线,“市区白领与郊区蓝领的行为习惯和需求存在显著差异,这为我们设计混合型项目提供了重要依据。”

随后,团队将这些需求曲线转化为具体功能设计,融入项目中。“如同填空般填补空白。”付方芳说,“我们预先设定客户画像,结合行为习惯和需求调研结果,确保项目能够满足未来多元化使用者的需求。”

最终呈现的项目不仅是一个简单的产业园区,而是一个集办公、商业、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空间。商办综合体由10栋高层办公建筑与三层商业组成,建筑体全长约570米,融合了5A级办公楼、商业中心、体验中心等多种功能,致力于打造成为集科技、商务、交易、文化和体验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办公生活综合区。楼下是便捷的商业综合体,旁边是风景如画的世博公园,南面则是G60科创走廊及湿地公园,各种功能交织在一起,满足了不同层次和类型人群的需求。

关于G60科创云廊,最动人的,也确实是那种群星闪耀的气象。作为“多彩链接”的商办综合体,综合了商业、办公、公寓等多种业态。因此,相应的景观功能也包括了商业景观、屋顶花园、自然公园等丰富的景观形态。

==   亮点   ==

▎户外工作站:从关注产业到关注人

在设计上,G60科创云廊的一大亮点是户外办公空间的创新应用。

不同于传统产业园区只注重生产效率而忽视员工舒适度的做法,云廊在屋顶和各楼层设计了众多户外工作站。这些工作站不仅配备了独立的Wi-Fi和无线充电设施,还提供了舒适的办公桌椅和便捷的储物空间。

户外工作站

“在过去,我们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生产效率上,力求通过不断优化生产流程和技术来提升产量。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企业理念的升级,我们逐渐意识到,仅仅关注生产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我们迈入了2.0时代,这个阶段开始注重厂区的绿化与环境美化,力求为员工创造一个更加舒适和宜人的工作环境。”付方芳说。

“而进入3.0时代,我们的关注焦点更是发生了质的飞跃,从环境层面进一步深入到人的层面。在这个阶段,我们更加关注员工的身心健康与工作体验,户外工作站的提出,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转变,旨在通过提供更加贴近自然、促进身心健康的工作环境,来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工作热情,最终实现人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员工可以在这里享受户外的新鲜空气和宁静环境,有效缓解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户外办公空间的设置也促进了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为上下游企业提供了更多的互动机会。

此外,云廊在材料选择上也体现了环保与创新的理念。项目大量采用了彩色透水砖这一环保材料,相比传统的花岗岩等石材,彩色透水砖不仅具有更好的透水性能,还能有效减少雨水径流,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更重要的是,彩色透水砖的生产过程更加环保,避免了因开采石材而带来的生态破坏和水资源污染问题。

“景观设计师在发挥创意的同时,应将环境保护的理念深植于心,确保我们的设计不仅满足当代需求,也为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空间。”付方芳说。

世博公园:文化遗产的现代表达

“关于云廊,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细节。”付方芳向记者分享。

在云廊内部,还隐藏着一个名为世博公园的小天地。这个公园之所以得名于世博,是因为其中融入了世博会的文化遗产。

中国企业馆和瑞士馆两座建筑,分别代表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风采与瑞士的精致工艺。这两座建筑从世博园区迁移到松江,不仅为世博公园增添了独特的韵味,更让游客在游览中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传承。

项目于2022年1月获得了2022巴黎设计奖国际景观设计银奖。付方芳表示,作为景观设计单位,大家始于“云”的理想,通过“彩虹链接”与“共生之道”的实践策略加入这次潮流的探索。探索的过程夹杂着理念发展的兴奋,伴随着创新实验的汗水,是无数个日日夜夜,有许多有趣且充实的故事。

这片热土的未来,正如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联席会议办公室的《松江宣言》所写:“进入新时代,长三角一体化被提到新的高度,长三角要建设成全国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引领示范区。以成为长三角贯彻新发展理念引领示范区的重要引擎为目标,G60科创走廊依托松江区位,聚焦中国制造2025,服务长三角产业创新。”

==   设计师心语   ==

付方芳  青年报记者 施剑平 摄

在这个项目中,我们虽以景观设计师的身份参与,但始终与建筑设计师、规划设计师及室内设计师紧密合作,共同将这一作品呈现给公众。这一过程中,我们不仅对职业本身有了更深的思考,也对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产生了诸多想法。

作为设计师,应当怀揣深厚的社会责任感,我们必须秉持尊重自然、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有生态设计的意识。我们不仅要为自己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更要为后代子孙保留这份绿水青山,让未来的孩子们同样能够沐浴在自然的恩赐之下,让他们的梦想与希望得以在绿水青山间自由翱翔,把做梦的机会留给我们的后代。

青年报记者 陈嘉音/文 受访者/图(除署名外) 施剑平/视频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