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今天正式入伏,专家支招:科学养生,安然度过三伏天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秦春
7月15日,上海正式入伏,持续高温天气将拉开本市三伏天序幕。三伏天养生是不少市民朋友关注的焦点。怎样科学养生,安然度过三伏天?让我们听听看专家怎么说。
上海入伏,持续高温拉开本市三伏天序幕
上海气象部门最新消息,自7月10日以来出现的连续降水即将在今天画上句号。今天起副热带高压增强,16日起本市将出现持续高温天气,极端最高温度可达38~39℃。预计高温天气将持续到23日前后。
回顾近期,7月2日至9日本市出现了连续8天的持续高温天气,其中有5天最高气温超过37℃,7月7日出现极端最高温度39.6℃。10日开始,大气环流形势调整,本市进入一段多雨期。10-12日出现连续大雨到暴雨过程,中北部地区普降暴雨。此次过程中日降水量最大出现在6月19日,为134.5毫米。
而今,随着副热带高压再度加强,从7月15日起,本轮降水将告一段落,取而代之的是一轮更为猛烈的高温天气。17-18日,本市最高气温在36℃左右,19-21日极端最高温度可达38~39℃。预计本轮高温天气将持续到23日前后。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持续高温,大气中不稳定能量增加,午后易出现局地雷阵雨,可能伴有短时强降水和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其中18日将有较明显的雷雨过程,市民们需保持警惕。
此外,台风趋于活跃,目前在南海有热带低压存在,预计该热带低压将向西北方向移动,强度变化不大,之后趋向越南东部沿海,对申城天气无影响。未来两周南海及西北太平洋也将有1~2个台风生成,提醒市民们密切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最新信息,以便及时应对可能的天气变化。
针对即将到来的连续高温天气,上海气象部门提示广大市民朋友,持续高温酷暑天气对人体健康有较大影响,要注意防暑降温。高温时段请尽量减少外出,外出做好防护,以防中暑和热射病。持续高温天气,用电、用水等需求上升,请合理使用能源,注意用火、用电安全。
在饮食方面,高温天气下食物容易变质,市民们需特别注意食品卫生安全;保持清淡饮食,补充蛋白质、维生素,保证充足的睡眠。大量出汗后,需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注意不要饮用冰水和含酒精或大量含糖的饮料,以免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此外,还要注意防范强对流天气。持续高温容易激发午后局部地区强对流天气,注意防范雷电、短时强降水、雷雨大风。
科学养生,借助中医智慧安然度过三伏天
面对即将到来三伏天,市民们也可借助中医养生的智慧和方法,调理身体、增强体质。据上海市同仁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袁萍介绍,在这一阶段,人体腠理疏松,经络气血流通,有利于药物的渗透与吸收,为温煦肺经阳气,驱散内服寒邪的最佳时机,也是冬病夏治的好时机。
什么是冬病夏治?据她介绍,冬病夏治是针对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在病情相对缓解的夏季进行调治补养,以达到减缓发作和控制的一种传统中医药特色疗法,如“三伏贴”“三伏针”“三伏灸”。
具体来说,“三伏贴”是我国传统中医特色疗法“冬病夏治”的其中一种治疗手段,是中草药制成的外用贴剂,通过穴位贴敷起祛除寒邪、增强免疫、减轻旧病的功效,是夏天必不可少的良药。
那么,哪些人群适用“三伏贴”呢?袁萍告诉记者,“三伏贴”适用于有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体虚易感冒等症状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有虚寒性胃病、慢性胃肠炎、胃肠功能紊乱、消化不良等的消化系统疾病患者,有肌肉酸痛、颈椎病、关节炎、腰腿痛等的运动系统疾病患者,有风湿性关节炎、寒湿性关节炎等的免疫系统疾病患者等等。此外,亚健康调理也适用,可以改善免疫功能低下、阳虚体质、气虚体质等。
袁萍提醒道,使用“三伏贴”的时候也有些注意事项及禁忌。贴敷后按照规定时间把要贴撕除,最长时间不能超过6小时,感觉皮肤灼热难忍可提前撕下。三伏贴服帖期间,忌烟、酒、生冷、油腻、辛辣之物。三伏贴贴敷之后可能在皮肤上留下中药的沉着,用湿毛巾擦拭即可。三伏贴贴敷后局部皮肤微红或有色素沉着、轻度瘙痒均为正常反应,不影响疗效。三伏贴贴敷后皮肤局部出现刺痒难耐、灼热、疼痛感觉时,应立即取下药膏,禁止抓挠,不易擅自涂抹药物,一般可自行痊愈。三伏贴贴敷后若皮肤出现红肿、水泡等严重反应,需及时就医。
尤其要注意的是,孕妇、热性疾病、阴虚体质者、贴敷部位有皮肤创伤、皮肤溃烂、皮肤感染、对腹通药物过敏等不宜用“三伏贴”。
“夏治三伏行针忙”,除了三伏贴,还有三伏天针刺、艾灸、拔罐、中药足浴等,可视患者病症不同而采用合适的方法来治疗。例如,三伏天泡脚可以选用艾叶和红花,其中艾叶有温经散寒的作用,红花有活血通络的作用,也可以直接到医院让医生帮忙开好泡脚药粉。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秦春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