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中最热的时节,他们这样维护高铁房建设备运转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随着7月15日正式入伏,又到了一年中最热的时节,本周,上海迎来新一轮高温热浪,极端最高气温将达到38℃左右。对铁路上海房建公寓段上南房建班组的小伙子们来说,天气再热,他们也要按时行走于各作业岗点间:上海南站站台上,他们手持望远镜,认真巡视站台雨棚设备;车站配电设备间内,他们使用万用表检查电伴热设备……而作为班组长,95后党员郭恒泰也在7年时间里成长为一名高铁房建设备“老专家”。
“我们班组主要负责上海南站、闵行货场、焊轨段、七宝站、李家塘站、莘庄站等12个站区的房建设备维护,以及上海南站真空排污系统的日常保养和维护工作。”从电工、房建巡检工,到房建车间班组长,7年来,随着岗位的变换,郭恒泰的专业技能与管理能力不断提升,但细致入微的工作态度却丝毫未变。
“上官今天去站台上看看落水管。”“冬子你去看看出发层的卫生间漏水怎么回事。”“小贾你拿好防护用品,和我上一趟屋面。”每天早晨8点,郭恒泰安排工作的声音都会准时响起,而在一条条工作命令的背后,是他对所有房建设备的了然于胸。
安排好任务后,郭恒泰带着徒弟贾自阳爬过狭窄的钢梯,踏着陡峭的钢结构叶子板一路走到47米高的上海南站站房屋顶,进行暑运期间的房建设备巡检工作。虽然工作时间上已经尽量安排“干两头歇中间”,但上海高温天气的“魔法攻击”还是让人有些吃不消。从工区走到车站,再从车站爬到屋面,郭恒泰的工服已经湿透一片。
“这处病害比较隐蔽,虽然不大,但一定做好记录,抓紧回班组准备好材料、工具进行处置。”在夏日阳光的暴晒下,钢结构屋面的温度直逼60℃,身上的工服很快就被“蒸腾”出来的汗水湿透。从47米高的南站站房屋顶下来,郭恒泰一边擦汗一边交待任务。而在徒弟小贾眼中,这么多年来师傅工作时的细致劲儿一点没变。“我已经记下了,回去准备好材料就来处理。”小贾回答说。
近年来,郭恒泰所在的班组以深入推进模范班组建设为契机,秉承“不安全 不作业”的安全理念,努力营造“心往一起想、劲儿往一起使”的工作氛围,推动管内设备质量节节攀升,确保运输秩序安全畅通。郭恒泰坚持“以责任保安全”的工作思路,依托班前工作会、班组集体学习等有形载体,开展高铁房建设备相关知识集中学习,并针对典型问题开展交流,增强职工对各种设备病害的观察力、判断力和应急处理能力;同时,利用夜间“天窗”时间进行站台限界测量教学,提升职工限界测量尺使用的规范性和熟练度。
“‘责任心’不是靠嘴上说说的,而要实实在在想在先、干在前,‘责任’二字更意味着知重负重、迎难而上。”在郭恒泰看来,设备和人一样,需要多“磨合”,要想设备“少犯脾气”,就得在它们身上多花心思和工夫,想办法摸清它们的“脾气秉性”。对于房建设备管理,郭恒泰有自己的一套“工作经”,一有空他就带着大伙扎进现场,查设备,测数据,组织班组全体房建巡检工,系统全面地记录下管内各站站区房屋设备、站台、消防设备等重点房建设备的具体位置、使用性能等信息,并制定成《一站一作业指导书》,为指导现场房建巡检工作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高铁设备检修管理涉及方方面面的内容,一套科学完善的制度才是确保安全的基础。”在摸清各类设备情况的基础上,郭恒泰组织班组职工深入日常检修实践,逐渐摸索制定出一整套作业方法,同时积极创新班组“四化”管理,助力工作质量提升,全力确保设备安全稳定。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上南班组管辖的设备管理质量稳步提升,标准化管理水平不断增强,职工综合技能显著提高。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