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高温|汗水在烈日下闪耀,00后交警坚守岗位化身城市守护者
2024-07-18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泳均/文 施剑平/图、视频

近日申城再度迎来高温天,走在户外阵阵热浪迎面扑来。即便头顶骄阳,脚踩热浪,00后交警唐铮伟依然坚守岗位,眼神坚毅。作为一名00后交警,这也是他入职后,遇到的第一个高温夏天。接受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采访时,唐铮伟说,“虽然辛苦,但一想到道路上的事故和堵车不会因为高温天而减少,反而有可能增多,我就有了坚守岗位的动力。这是我们的职责和使命,人民警察为人民。”

来自上海市公安局徐汇公安分局交警支队二大队00后民警唐铮伟正是众多青年民警的缩影,他们战高温,斗酷暑,用汗水书写满腔热忱与坚守,用自己的青春力量守护城市的安全有序。

头顶烈日

有条不紊指挥道路交通

作为上海繁忙且重要的交通路段,徐家汇商圈的五岔路口路况复杂,需要交警指挥交通维持秩序。今日上午10点,记者来到现场,感受交警的工作日常。打手势、转身、移步、喊话……即便烈日炙烤着道路,热浪滚滚,唐铮伟依然坚守在路口指挥,他身姿挺拔,动作行云流水。近期暴晒在户外,也让唐铮伟皮肤变得黝黑。如此高温,站在室外如同“烧烤”,但是对于在申城道路执勤的青年交警来说,这样的天气是他们日常工作中诸多考验之一。

记者在现场看到,在等待红灯时,唐铮伟有条不紊地引导非机动车在停止线后等候。这样的提醒和劝导,是出于对非机动车车主安全考虑,避免公交车和大型车辆转弯时因为视觉盲区而发生的交通事故。在工作时,唐铮伟还会遇到路人的求助,服务群众也是他工作的重要部分。“你好,请问我怎么走到那边的商场?”“警察小哥,这里最近的自行车停放点在哪里?”面对市民的提问,唐铮伟化身“活地图”,耐心地告诉市民和游客最佳路线。

由于徐家汇商圈路口宽敞,马路中央没有绿茵遮挡,再加上地面炙热的热气以及来往汽车的排放,采访时仿佛置身于户外桑拿房。唐铮伟告诉记者,民警道路执勤时,来不及擦拭汗水,有时候额头上的汗珠不停地流到眼睛里,刺得眼睛疼。执勤过程中,唐铮伟常常会感觉脚底有种灼烧感,仿佛脚踩“风火轮”,而勤走动成了他的小窍门。“我们大队给每个执勤民警和辅警都发了清凉油、龙虎丹和盐汽水等避暑用品。”

师徒帮带

处理事故调解当事人情绪

对于新人交警而言,高温天巡逻不仅是对身体忍耐力的考验,而且考验发现问题的眼力以及发生事故时交警的调解能力。因为高温天气,路上的行人和驾驶员中暑的可能性就会提高,因此,唐铮伟在近期巡逻中非常关注车辆突然停车不动、行人突然晕倒以及车辆因高温发生故障及自燃现象。

让唐铮伟印象深刻的是,近期他和师傅处理的一起非机动车交通事故。当时天气炎热,烈日当头,事故双方在交警到达现场前,一直在太阳底下发生争执。“当时正是下午3点,太阳十分毒辣,其中一名当事人在我们到达后就感觉自己没有力气,我和师傅把她搀扶到路边一处阴凉地,让她先休息平复情绪,缓过劲后再询问其情况,进行责任判定,处理这一起事故。”唐铮伟说,在这起事故处理中,他不仅跟着师傅深入学习两车的事故责任判定,还学习了如何调节当事人的情绪,让当事人意识到保持车距的重要性。在大学时,唐铮伟学的是刑事侦查专业,学习刑法和刑诉法为主,如今成为交警则以交通安全法为主。“最开始做交警,肯定有很多不了解的,如今通过拜师结对,多学、多看、多问。平时跟着师傅学习,很多有经验的前辈也很愿意和我分享经验。”

虽然高温天执勤,比唐铮伟预想的辛苦,但他更感受到这背后的责任。如果交通警察不坚守岗位,马路上的秩序就无法维持,所以绝不会在这时候退缩。“维护社会安定有序是人民警察的职责和使命,服务人民是公安工作的根本宗旨。大队领导也一直告诫我们,交通民警在高温严寒天气中的坚守是体现我们战斗力的时刻,一名合格的交通警察要以保障人民群众出行的安全和有序为第一责任。”

  ==  对话  ==  

记者:最开始你为何想要成为一名公安民警?

唐铮伟:最开始想成为一名人民警察是因为觉得警察很帅,在各种电影电视剧里,看到身着警服的警察叔叔为群众伸张正义,由衷地崇拜他们,也想让自己和他们一样成为人民的守护者,所以高中毕业后报考了警校,大学毕业后成为了一名警察。

记者:成为民警后,有了哪些感触?

唐铮伟:成为一名交警后,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有次处理事故,一个女孩腿上擦伤了,当时她很紧张惊慌,于是我们一边安抚她情绪,一边帮助120急救人员共同把她抬到救护车上。当时这个女孩一直说谢谢,说看到我们警察来了就安心了,那一刻我对于人民警察保护人民有了更具象化的感触,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记者:在交通执法时,难免会遇到不理解的市民,你如何调整心态,更好地进行普法?

唐铮伟:在交通执法时,的确会遇到少部分情绪激动的市民。刚上岗时肯定会有些慌张,但是我会换位思考,站在被开罚单的人的角度,就能理解他们的小情绪。我会告诉他们这是因为他们的一些不合规的行为,所以才会处罚。处罚不是目的,而是为了守护每个人的人身安全。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泳均/文 施剑平/图、视频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