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界的奥林匹克”全国美展两大展区在沪揭幕,AI绘画势头正劲
2024-07-18 文教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 常鑫/图

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的油画展和实验艺术、数字艺术与动画作品展,今天在中华艺术宫揭幕。作为全国美术最高展览,全国美展五年一届,也被称为美术界的“奥林匹克”。而本届全国美展的很多新变化,尤其是AI绘画的兴起,特别引人注目。

今年全国美展按照艺术门类共分为13个展区,上海一地就承担了2个展区,这在全国也是绝无仅有的。为了更好地体现和反映广大美术工作者在数字媒体和新媒介方面的探索成果,第十四届全国美展将实验艺术、数字艺术和动画三大门类形成一个展区,放在上海举行。展览共收到投稿作品2877件,包括实验艺术1045件,数字艺术1248件,动画584件。经初评和复评,共选出参展作品233件,涵盖实验艺术74件,数字艺术73件,动画86件,其中进京作品31件。

走进实验艺术、数字艺术和动画展区,青年报记者立刻置身于一个充满科技感和未来感的世界。和过去所看的装置艺术不同,现在的装置显然融入了更多的高科技。记者看到有一件北京艺术家费俊创作的数字艺术作品《情绪剧场》,观众站在硕大的屏幕面前触摸感应装置,屏幕上就会显示体现观众情绪波动的纹路,颇为神奇。而这个展区更有很多AI绘画,有的作品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准,不仅可以做成水彩画,甚至还能做出水墨和油画的效果。而有的作品根本分不出是人的作品还是AI。

对于高科技大步迈进全国美展,上海美术家协会主席曾成钢对青年报记者表示,这是一个大的趋势。他所担心的是,现在有的人会将美术作品的门类区分得很清楚,比如AI就是AI,艺术家就是艺术家,这造成了艺术的割裂,其实大可不必。即便是AI作品,那也是在艺术家的指令之下创作完成的,仍然体现了艺术家的思考。“好的艺术只有一个标准,就是能不能感动你,能不能进行灵魂的表述,能不能直指人心。”上海美协副主席李磊则对青年报表示,艺术创作的基底就是科技,高科技艺术的出现,本身就是新质生产力融入艺术创作,推动思想和情感表达的体现。

油画向来是全国美展的重头戏。这次全国美展油画展共收到复评参评作品1253件,经过严格认真评审,共选出参展作品697件,其中进京作品95件。用油画语言表现社会发展和历史变迁,刻画典型人物和人民群像是中国油画创作的优良传统。青年报记者在现场看到,许多作品着力从宏观视野入手,表现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取得的伟大成就,如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城乡建设的新颜新貌,高铁、大飞机、重型机械、跨海桥梁等“国之大者”建设的场景,深入刻画英雄楷模和建设者、劳动者、奋斗者的精神风貌;历史人物题材在展览中也涌现出许多精品佳作,主要聚焦党史中的重大事件与人物、文化历史人物和科学家群体。这些现实主义题材的油画,体现了画家对当下生活的关注。

“油画的创作一方面是借鉴西方文化的传统,特别是许多重要的油画作品的那些经验。另外一方面也是通过自己感受生活,回到画面,去进行造型的研究和油画表现力的研究。”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对青年报记者表示。他告诉记者,今年全国美展油画展的作品整体水平比较整齐,许多作品体现出中青年一代油画家从从感悟到表达到深化。“上海是中国油画的重要摇篮,当年油画从西方传来,在上海落地生根,慢慢形成了普及。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说,上海百多年的油画史,整个中国油画艺术史的一个重要缩影。”范迪安说,上海是一个创新型的城市,此次全国美展将油画和实验数字艺术一起放在上海举行,体现了上海城市的包容性和融合度。

此次展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承办。展览将持续到8月25日。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 常鑫/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