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借款人免遭“断贷危机”,这份合作备忘录从实质化解涉房屋组合贷款纠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蔡娴
“我就这一套房子,怎么贷款逾期被诉,就成了几个案子的被告?”因房贷逾期被不同主体诉至人民法院的借款人,常对“一笔组合贷款”引发多起诉讼感到疑惑。房屋组合贷款作为老百姓购房的通常资金来源,一旦发生逾期,公积金管理中心与商业银行往往需就贷款分别起诉,导致借款人多次涉诉、诉讼成本增加,让借款人感到“心力交瘁”。7月18日,青浦区人民法院召开“青融”金融审判品牌发布会暨涉房屋组合贷款纠纷实质化解系列协议签约活动,通过进一步整合司法资源,推动金融审判与基层治理相互融合。
司法建议推动房屋贷款组合纠纷实质化解
近年来,青浦区人民法院在审理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中发现,涉房屋组合贷款纠纷逐年攀升。此外,以单笔组合贷款计算,相关案件的平均审理周期远高于其他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的审理天数。而类似的情况,在全市基层法院也普遍存在。青浦区人民法院认为,如能推动该类案件的实质性化解,不仅能缓解百姓的诉讼负担,也能在该类案件大幅增长时,节约司法资源、提升司法效率。
青浦区人民法院深入梳理案件类型和数量,多次走访调研公积金管理部门、主要商业银行、金融行业协会以及专业调解组织。经深入调研分析,2024年5月,青浦区人民法院坚持依法能动履职,向上海市公积金管理中心青浦区管理部(以下简称公积金管理中心)制发了首份综合治理类司法建议,并向主要商业银行送达了配套司法建议。
“公积金管理中心可结合自身管理职能,主动发挥在纠纷磋商化解中的主体作用。公积金管理中心应主动加强与商业银行就贷后业务的信息共享与沟通协作,建立行之有效的沟通协作机制;增设涉房屋组合贷款逾期的风险预警提示;借助专业调解组织力量先行调解,将涉诉纠纷化解于萌芽状态。”一份发给公积金管理中心的司法建议,种下了与金融机构良性互动的“种子”。司法建议也为涉房屋组合贷款纠纷实质化解指明了方向,得到了公积金管理中心和主要商业银行的积极回应。
形成“全链条”实质解纷新机制
为进一步拓展司法建议成效,以司法建议“一隅之效”带动诉源治理“全局之治”,在“青融”品牌发布会上,青浦区人民法院与上海银行业保险业纠纷调解中心签订了《推进金融纠纷调解合作机制备忘录》。公积金管理中心与青浦区内开展房屋组合贷款业务的主要7家商业银行共同签署了《房屋组合贷款纠纷实质化解合作备忘录》,并向青浦区人民法院出具了《房屋组合贷款纠纷先行调解承诺书》。
通过上述协议,青浦区人民法院与各主体形成了多主体协同、贯穿纠纷全过程的“先行委托调解+司法确认+合并审理”的“全链条”实质解纷新机制。这意味着,贷款逾期后,公积金管理中心与商业银行将根据备忘录内容开展沟通协作;双方在分别准备起诉材料诉至青浦区人民法院后,青浦区人民法院将委托上海银行业保险业纠纷调解中心先行调解;调解不成的,两案合并成一案进行审理,并在一份裁判文书中分别对借款人应承担的公积金贷款和商业贷款还款义务予以明确。
“最直观的感受是,组合贷款纠纷一次性解决,缩短了诉讼煎熬时间,让我从‘断贷危机’中尽快解脱。”当事人的评价可以说是青浦区人民法院 “全链条”实质解纷机制探索成效的最好注脚。
据了解,青浦区人民法院以资源共享、创新审理模式打破外部壁垒和内部堵点,打造可复制、可推广、行之有效的涉房屋组合贷款纠纷实质化解“新样本”,是以司法审判服务社会治理新方法与新路径的一次积极探索。下一步,青浦区人民法院将继续深入探索金融审判创新路径,与各方在诉源治理中同频共振,以常态长效联动促推社会治理“大融合”,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推动长三角强劲活跃的增长极功能不断巩固提升。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蔡娴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