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秘诀是什么?这个老城厢读书会讲清楚了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读书的秘诀是什么?在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原馆长、著名学者沈祖炜看来,就是“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九字诀。“黄浦书香最上海·2024老城厢读书会”今天拉开帷幕,该读书会立足于上海城市精神和城市品格的弘扬,回应广大市民对于本地文化寻根溯源的需求。
关于“读书九字诀”,沈祖炜认为,首先就是要坚定“读书好”的信念。过去有一段时间“读书无用论”很盛行,但是不读书显然是行不通的,因为只有读书,才能拓展知识,增强才干,了解天下大事。其次是“好读书”,在沈祖炜看来,这主要是一种个人修为,“喜欢读书,好读书,是要养成一种习惯。没有经过修炼,一看书就打瞌睡,这种人也多得很。对自己要求高了,才会有这种读书的自觉。”
当然还要“读好书”。沈祖炜说他一直反对“开卷有益”这句话,因为不是所有的书都值得去读,“看书要看好书,因为读好书有益,读乱七八糟的书,就有可能‘中毒’。”沈祖炜告诉读者,上海的老城厢地区是上海的文化之根,可以多读一些和老城厢相关的书,并且以此为切入点,了解上海的历史,进而对中华传统文化有新的认识。
上海大学海派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陈东教授认为,上海老城厢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独特的风情,这是海派文化的灵魂所在。因此研究海派文化,老城厢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范本。海派文化有很多呈现,包括海派书画、海派服饰、海派建筑、海派戏剧,而这一些在上海的老城厢里都能找到缩影。陈东说,“老城厢读书会”活动的举办,不仅是对老城厢文化的一次深入挖掘,还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创新表达。她表示,从去年“读书会”成立,举办书法文化交流展,到今年“黄浦书香最上海”,活动不断创新升级,“读书会”已逐步成为一个具有影响力的全民阅读品牌。
除了学者对谈,今天的老城厢读书会还安排了在老城厢文化展演环节,著名舞蹈编审黄惠民进行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太极表演,京剧院青年演员杨扬、陈圣杰、吴响军表演了经典京剧选段《四郎探母》《智取威虎山》,完美展示了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的融合。
据悉,“黄浦书香最上海·2024老城厢读书会”由上海南房(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人民出版社、学林出版社以及上海豫园旅游商城集团共同主办。读书会定期在豫园举行,计划邀请上海研究学者和专家,来为读者开展有关本土文化的讲座。上海人民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温泽远表示,老城厢是上海文化之根,承载着上海深厚的文化历史和传统,孕育了诸多上海的文化符号和海派元素,也流传着很多精彩的故事。目前,上海人民出版社正在运行的就有“学习读书会”“陆家嘴读书会”“行知读书会”“考友读书会”等多个品牌,已经持续多年开展活动,收获了很好的口碑。“老城厢读书会”聚焦老城厢文化,具有鲜明的内容特色。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