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食堂坐满了不吃饭的人?记者实地探访:高校已采取疏导举措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实习生 赖炜/文、图、视频
随着暑假高校游、培训高峰的到来,复旦大学每日入校游客也越来越多。最近,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帖表示,在食堂就餐的校外人士太多,导致本校师生就餐困难。还有同学称:“亲爱的复旦大学,暑假了,我没饭吃了!”
复旦食堂坐满了不吃饭的人?周末,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就此进行实地探访,的确看到了一些不吃饭而在食堂的人。如今,食堂方面已经出台了“校外访客快速就餐窗口”这样的疏导举措,以应对暑假里的激增客流。
※ 11点前已迎第一波用餐高峰 ※
自今年3月1日起,社会公众可直接刷居民身份证或随申码进入复旦大学,进校时间为每日6:00至22:00。与此同时,复旦食堂也于3月起同期对校外人士开放,校外人员就餐时间段需要避开就餐高峰期(11:15—12:30),这一措施给游客提供了新的体验和极大的便利。当下,正值学生暑假,许多亲子家庭参观热度持续攀升。
7月20日10:30 ,复旦大学正门游客入校通道仍排着长龙,游客们在烈日下排队进入校园参观。而此时,离教学楼最近的旦苑餐厅已经密密麻麻坐满了赶早参观完校园的游客,各个售卖窗口也已火热开张。
放眼望去,基本是带着孩子前来参观的家长,大多数已经点好餐食在座位上享用。一大早从绍兴赶来的李女士一家在来之前就做了攻略,查询了食堂向公众开放的时间,“我们9点就到了,逛了一会走到了旦苑餐厅门口就进来用餐了,正好孩子也饿了。”他们一家四口点了三个自选菜和一些小食,加上50%的搭伙费后大约是60多元。李女士的丈夫表示,11点左右,他们便能用完餐,准备离开食堂再去校园其他地方逛逛。
另外一位李女士带着她高二的女儿也来上海游玩,她们在11点左右便在旦苑餐厅享用着午餐。“外面天气炎热,还是早早来食堂吃饭吧。”李女士说,相较于外面的餐厅在校园就餐感觉很好,户外太热了,除了早上逛的复旦大学博物馆有空调,其他室外的地方都不适合久待。
※ 有空调可以避暑导致食堂“坐满人” ※
记者注意到,复旦大学的室内区域大部分不对外开放,树荫底下以及光华楼等建筑物的阴凉区域有很多游客在乘凉。相比这些区域,食堂有空调开放还有正式的座位可供休息,很多人会选择直接进入餐厅避暑。
中午11点的旦苑餐厅,除了一些赶早用餐的游客,还有部分游客就是坐在一旁观望,或者玩着手中的电子设备。有些人一坐就是半个多小时。根据告示,该食堂在就餐高峰期(11:15—12:30)只对校内师生开放供餐,因此,在就餐高峰期来到食堂的家长和孩子,也只能坐着等到12点半后再涌向打饭窗口。人来人往间,食堂确实显得人员众多,始终坐满了人。
一位游客表示,还不太饿,坐在食堂休息休息远比在室外暴晒要舒适得多。在此考量下,离教学楼和主要参观区域较近的旦苑餐厅往往就成了游客的第一选择。再加上复旦邯郸校区面积较大,到校外用餐有一定的距离,很多游客便也优先考虑距离近且价格实惠的学生食堂。
鉴于之前社交媒体上的热烈讨论,提前了解到食堂暑期拥挤的情况,这些天,一些复旦本校同学为了避开食堂人流聚集也会主动错开用餐时间。研究生二年级的李同学在饭点后才前往北区餐厅吃饭,她说,晚一点人会少一些,“过于火爆的窗口,我也不会主动去排队,多数时候都在仅刷学生卡的窗口进行消费。”
※ 针对暑假客流激增推优化措施 ※
不过,就在记者探访的这个周末,已经出现了一些最新变化——暑假食堂窗口轮休期间,为缓解就餐压力、减少游客在食堂的等待时间,旦苑餐厅在11:15-12:30最新开出了“校外访客快速就餐窗口”,这一时段的游客,可以在旦苑餐厅的一楼13、14大厨菜窗口和二楼的6号鸡汤煨饭窗口购买固定餐食,总共有10元和15元的两种套餐选择,加上搭伙费后也较为实惠。
复旦大四的叶同学告诉记者,此前外来游客在食堂用餐的确是严格遵循时间限制的,游客在11:15到12:30不能用餐。在她看来,这样的暑期临时举措,也能切实减少一些游客的等待,避免占座拥挤的情况。
与此同时,在11:15-12:30的就餐高峰时间段,记者注意到,食堂现场也安排了引导人员。有的工作人员固定站在仅刷校园卡的就餐区域入口,提醒不清楚规定的游客这里仅对师生开放;还有流动的工作人员拿着喇叭全场走动,引导新涌入或不明所以的游客到指定窗口用餐,尽可能减少拥挤状况。
据记者现场观察,在用餐高峰时间内,仅对师生开放的区域基本不需要排队,师生们可以很高效地吃上饭。同时,也有很多游客选择在11:15-12:30在“校外访客快速就餐窗口”用餐,不再需要一直占座等到12:30再蜂拥而上,流动率大大提高。一位游客选择了15元套餐,他认为,在暑假期间午餐高峰时间段,这样的服务对游客还是非常友好的,虽然选择变少了,但至少不用一直等到12:30之后。
※ 互相理解配合才能遇见大学之美 ※
在仅向本校师生开放的时间段,有些游客也会选择耐心等待。来自福建的甘女士带着初二的女儿来复旦参观,中午12时许进入了食堂,但还不饿,母女俩便坐在售卖饮品的面包房前等待。“外面太热了,我们就进来休息一下,现在主要是想喝水,等到12:30准备尝试一下复旦特色奶茶和双皮奶。”李女士坦言,游客确实有点多,等待一下也没什么,只是找不到喝水的地方有些焦灼。
在现场,还有不少穿着统一服装、挂着胸牌的同学在食堂用餐。在读研究生二年级的李同学介绍,暑假里复旦大学有很多比赛和夏令营研学之类的活动,因此也会有很多校外人员来学校就餐。对此,不少在校学生认为,校外就餐人员过多会挤占原本属于师生的空间,但影响没有那么严重。不过,还是希望游客能遵守规定,互相理解配合。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大三的一位同学表示,如果自己能在12点半之前完成就餐,就基本没有影响。对于学校目前的分流政策和管制措施,他表示较为满意,但也希望学校能稍微控制一下游客总量。总体来说,他对食堂向游客开放的措施并不排斥,而且有时他也会带朋友进来用餐,但他仍然希望游客用餐时能稍微安静一些,注意文明规范。
还有复旦学生建议,其实,相对出名的旦苑餐厅,北区食堂、南区食堂(不含民族餐厅)、教工餐厅、南苑食堂也在非高峰时段向公众开放,大家其实亦可考虑去那里打卡。
对于复旦大学开放校园和食堂的讨论在网络上也引发了广泛的关注,还有同学在网络上为工作人员发声:“请游客朋友们用餐完毕后举手之劳把餐具送到回收处,食堂的阿姨爷叔们工资不高很辛苦,假期本来不应该有这么大的工作量的。”
早在今年4月17日,复旦大学保卫处还曾发布一份《复旦大学校园参观文明公约》,涵盖核验进校、交通规则、爱护公物和食堂就餐等内容。其中就有呼吁访客避开高峰时段,自觉排队取餐,谢绝向师生借卡,注意用餐礼仪,践行光盘行动,共同维护文明的就餐环境等条约。公约最后提到,若违反本公约或有其他影响校园安全文明的行为,学校有权予以制止或劝离并采取措施谢绝再次入校。
大学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符号,也是一种社会性的资源。只有互相理解和包容,才能真正遇见大学之美。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实习生 赖炜/文、图、视频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