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公厕、智慧厕所……苏州河华政附近公厕够方便了吗?
2024-07-22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林千惠

来场citywalk,喝杯咖啡,吹吹河风,苏州河两岸风光引人驻足欣赏。而沿岸一带中,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附近更是好去处。苏河水岸,学校聚集,亦有中山公园,尽可享受自然风光与人文风貌。居民、学生、市民与游客,人来人往,人流众多,公厕这一方便设施作为隐形的一环,和逛游体验紧密相扣。而从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评选的“2023最美厕所”之一,再到网友们自制视频调侃的“苏州河河畔的七星级厕所”, 苏州河华政附近的公厕设施,在网络上引起了许多关注,赢得不少好评。这里的公厕够方便吗?能否满足市民需求?带着这些疑问,记者前去一探究竟,对沿岸公共厕所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走访和了解,进行一番实地测评。

  实地走访    公厕智能化、数量多,方便度大提升  

下了隆德路地铁站,走数十分钟,便抵达光复西路苏州河沿岸一带,不少市民平日里在河边遛弯、散步。白玉路绿地公厕,位于白玉路旁的林荫大道间,外形是栋红色小洋房,看上去十分漂亮。作为“2023最美厕所”,一站在公厕入口,便会感到满满的科技感,公厕设有电子屏,实时各种播报情况,包括男女厕空闲情况、厕所求助信息等。除此之外,公厕会同步记录内部的温度、湿度、pm2.5、氨气、硫化氢和客流情况,保证空气清新。进入厕所,四个蹲位全配俱全,匹配厕纸、自动冲水设置。洗手池前,还配有自动冲水、烘手机。而第三卫生间,则安装了安全防护装置,并有相应的儿童马桶和儿童洗手池。

离开白玉路绿地,根据图标指示,百米之外,来到另一间城市智慧驿站厕所,一进门来,空调吹拂凉风,倍感凉爽。除开与白玉路绿地公厕相同的电子显示屏,播报厕所实时使用情况,公厕还有感应洗手液等智能设施,使用起来科技含量极高。此外,专备的医疗箱和母婴室,也照顾了除开如厕的其他需求。

行进过程中,苏州河华政附近的公厕易找、数量多,是记者的真实感受。记者根据路标指引,从光复西路起,基本每隔一段路都能找到相应的厕所,设施数量多且密集。如白玉路绿地公厕和智慧驿站厕所只相隔两百米左右,并有标牌为市民指出公厕位置。而在华东政法大学附近,中山公园内部内便有多个厕所,为市民提供方便。跟着标牌行进,基本都能找到厕所位置。记者停留各个厕所期间,时不时能看到市民带着孩子前来。“挺好的,散步过程中有需要可以直接来,不用憋着等回家。”一位路过市民告诉记者。

干净、卫生,在细节问题上,可以说,苏州河华政附近的公厕普遍做到了这一点,从地板到蹲位,都进行了细致打扫,公厕内较为整洁。为了祛味,一些公厕还在酷暑点上蚊香。而洗手液、烘干机的匹配,基本都能方便市民更好清洁。值得一提的是,许多公厕不仅具备基本如厕功能,还展现了对不同人群的关切,尽管没有白玉路绿地公厕和城市智慧驿站厕所的高科技,但不少公厕都设有无障碍厕所、第三卫生间,并安装了安全防护装置,对市民的需求有所考虑。

  市民看法    体验感加强,但仍有诉求  

随机询问市民对公厕设施的感想,许多市民不约而同地夸赞“蛮好的”。公厕数量多、干净、方便,成了他们提及的高频词。“以前隆德路桥下过去有一个厕所,公园里面也有几个,其他的地方没有,我上厕所需要跑到地铁站,但是现在不用了,走一下就有。”带孙子散步的王阿姨说。她是这一带的居民,在她印象里,公厕最近方便感提升不少。此外,也有市民表示,公厕和之前相比,变得更加注重打理。如白玉路旁绿地的独栋公厕专门放有绿植,点缀环境。无独有偶,万航渡路的流动厕所标志也以人造绿叶等修饰点缀,尽管是路边公厕,却装点、修饰了周围环境,与之融为一体。

蔡女士居住在长宁路,时常带着孩子来中山公园和苏州河畔遛弯,对于公厕,她仍希望能继续完善。她告诉记者,这一带的公厕许多都不配备母婴室。根据“上海智慧寻厕”小程序显示,附近15个厕所中,已完成适幼化、适老化升级改造的厕所只有3个,占公厕的20%。“小朋友的话,大人必须带着他们,但是我推着婴儿车,肯定不能抱她进洗手间,没有任何地方能让她扶着,其实很不方便。”她希望,母婴室能够多一些,这样也方便出行。

24小时厕所再多些,是大学生小张的希望。“有次晚上出去玩,找半天都没公厕。”小张挺不好意思地告诉记者,“最后还是跑回家上的。”眼下,许多公厕都有开放时间限制。如中山公园,厕所开放时间根据季节调整,主要分为早上六点至晚上十点和早上五点至晚上十点两种。而以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及苏州河畔光复西路一带为中心,十点钟以后,大多数公厕都处于关闭状态。同时,因华东政法大学对外开放,校内厕所也能解决市民需求,但记者询问保安,他也告诉记者,学校每晚十点钟闭校,之后就外人不能进了。因此尽管厕所数量度,但晚上十点以后,市民可用的公厕设施大幅度减少,这也是一些市民苦恼的地方。

正值酷暑,记者前往不同公厕查看,发现少数公厕配有空调,其余公厕装了风扇,或未装通风设施,进入感到较为炎热,有些难免散发异味。“厕所相对来说条件比较旧了,要是能改造就好了。”有居民说。此外,在路标指引上,尽管附近公厕设施基本做了路标指引帮助市民,但记者发现,在路边设立的大地图介绍却有些模糊不清,公园、中学、博物馆,偌大的地图对其都进行了详细的标准,但厕所方面却只标准“苏州河岸线公园公厕”一间。而如果借助手机上的高德地图寻找公厕,有一些公厕仍会被漏掉,难免引起困惑,比如记者就站在城市智慧驿站厕所跟前,但在高德地图上查询附近公厕,却仍未提示此处有公厕,如对急需使用的市民来说,也许会造成一些不便。

  持续变化    新建、改造,越来越便民  

近年来,苏州河华政附近的公厕设施发生了极大变化。一是公厕越变越密集,数量越来越多。2023年白玉路绿地公厕修建;2024年,城市智慧驿站厕所新建。中山公园内部不断新增公厕,应对散步居民需要;万航渡路处设置流动公厕,替居民更好地解决方便问题。新公厕的修建,进一步满足了苏州河华政一带如厕等需求。

变化第二点,是公厕内部条件改善。内部更注重保洁,许多厕所干净、卫生,在附近游逛也更放心。公厕也不断增添相关智能设施,从环境监测系统、厕所有人无人系统,引入智引系统,公厕使用体验智慧感加强。而许多厕所关注更多人群,换代升级,如中山公园内部厕所改造,增加无障碍设施;白玉路绿地公厕和城市智慧驿站厕所增加母婴室,让厕所更有人文关怀。

2022年,上海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发布《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公共厕所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各区绿化市容部门要注重公共厕所布局规划,按照规定配置足够的公共厕所,推进公共厕所全面开放等。从旧至新,从变化到变化,苏州河华政一带,公厕正发生肉眼可见的改变,更加完善,也更加便民、利民。

2024年,上海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则公开《关于持续做好2024年环卫公厕适老化适幼化改造的通知》,计划完成改造1350座环卫公厕。根据官网显示,目前,长宁区已计划将苏州河畔万航渡路步道公厕纳入到适老适幼改建当中,而普陀区则在2023年年底针对苏州河沿线11座苏河驿站公厕均提供“厕纸进厕位”的贴心服务,同时在适老、适幼改建计划之外,计划接下来累计在区内开放24小时公厕45座。未来,公厕服务将进一步得到改善。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林千惠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