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带着小学生共同研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开出巴士研学大思政课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以前最重要的是纺织的技术、粮食生产的技术,现在我们必须掌握航天的技术、机器人的技术,因为新的时代已经来临了。”“我知道了,我们只有学会了更多的技能,才能真正地报效国家!”……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中共一大纪念馆、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委员会党校,21日下午共同开展了一堂生动的巴士研学大思政课。这堂大思政课是“大应携小鹰 话强国初心”的第二季活动,主题是“请党放心、强国有我——从实业救国之思到技能强国之路”。
课程以中共一大“初心号”巴士在上海城区穿梭为形式,以大学生带着小学生研学为方法,从中共一大会址出发,经过上海职教社,到达世界技能博物馆。一路上,由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知行学社党史理论宣讲团的大学生们担任讲师,为来自上海师专附小、杨浦小学、平南小学平吉校区的小朋友们讲述近代中国实业救国的理想,以及现代中国技能强国的道路。
随着新质生产力、大国重器等一系列重要概念的提出,职业与技能教育将越来越成为强国的必要手段之一。从小懂得近代中国实业救国的历史,铸牢现代中国技能强国的理念,应该是大思政课教育题中应有之义。“今天的课程,我们要从这里出发,首先了解近代中国的先贤们是如何找到实业救国这一革命理念的。进入新时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的科技革命不断推陈出新,中国必须抓住这次提质发展的机遇,所以我们之后还将参观中华职教社与世界技能博物馆。这就是本次技能强国主题研学活动的基本线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周贇老师向大家介绍了本次活动的主题内容。
这堂研学课,就是让应用技术专业背景的大学生们为未来的工程师们上一堂关于应用技术救国强国的大思政课。南泽沛同学曾在机器人大赛RoboCup世界杯中国赛中取得了国家级二等奖、三等奖,在第十届全国大学生机械设计创新大赛中取得了国家级三等奖。在中华职教社的大楼前,南泽沛同学向研学团的小朋友们介绍了中华职教社的诞生,同时分享了他参与机器人制造与机械设计的丰富心得,让小朋友深切感悟到近代中国实业救国理念的先进性。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知行学社党史理论宣讲团成员张宸杰同学还在“初心号”巴士上为小学生们讲述了路易·艾黎创建培黎工艺学校,为中国革命与建设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才的故事。“2023上海市大学生年度年度人物提名”奖获得者、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第十四届“校长奖”获得者、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知行学社党史理论宣讲团成员张博炜同学则结合自己参军入伍的经历,讲述了中国边境的军事斗争,以及现代军事技术的发展与国防建设的重大意义。到了世界技能博物馆,同学们沉浸式地了解了世界技能事业的发展历程,探知不同国籍、文化的平凡劳动者的技能故事。
近年来,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开门办思政课,充分利用大学的专业资源,调动社会的场馆资源,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坚持贯彻大思政课理念。既为大学生创造了思政教育的良好环境,也为社会提供思政教育的有益尝试。此次《请党放心、强国有我——从实业救国之思到技能强国之路》巴士研学课堂,以巴士为针,以技能为线,串联场馆,从而生动勾勒出中国人民对中华民族前途探索的历程。参与讲课的大学生们深刻感悟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应用技术的重大意义,也让参与听讲的小学生们从小培养起勤思考、爱动手,以大工匠、科学家为学习目标的人生理想。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