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眼科迎来近视眼就诊高峰!专家:家长须做好孩子近视防控的“守门人”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医生,孩子的视力去年一年甚至激增150度,怎么才能控制度数啊?”“孩子去年还有50度的远视储备,怎么一下子就近视了呢?……暑期申城各大眼科医院迎来了近视就诊高峰,在上海召开的爱尔近视防控五大技术宣讲会暨离焦新技术发布会上,众多眼科专家与家长共同探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新策略与新技术,为孩子们的视力健康保驾护航。在此,专家提醒,家庭是近视防控的主战场,家长是孩子近视防控的“守门人”。
※ 暑期迎来近视眼就诊高峰 ※
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日益严重,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据国家疾控局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仍高达51.9%,其中小学、初中、高中的近视率分别达到了36.7%、71.4%和81.2%。
8岁的俊俊十分喜欢玩乐高,暑期一坐就是一两个小时;练琴和写作业也是聚精会神,总想全部做完再休息。由于用眼过多,他小小年纪便戴上了近视眼镜,且近视度数不断增长。暑期,俊俊妈妈带着儿子去医院检查,发现孩子视力激增150度。“这样下去,可能要高度近视了,不知道他这种情况还能控制和改善吗?”俊俊妈妈说。
记者从沪上多家眼科医院了解到,每年暑期都会出现一波近视眼就诊高峰,且呈现出低龄化和近视高度化的趋势。
“最近我们从门诊上了解到,不少家长还没到放假,已经给孩子报好了各种学习班。加上如今电子产品普及,孩子们用眼过度,往往容易患上近视,或者在暑假里偷偷涨度数。”医生告诉俊俊妈妈。那么,如何才能帮助孩子做好日常的近视眼防控呢?本次宣讲会上,爱尔眼科的专家们详细阐述了“5P近视管理模式”,从“Prevention预防为先”“Prediction科学预测”“Process流程标准化及个性化”“Platform平台支撑”“Parents家长守护”五大维度保护孩子的视力。这些共同构成了近视防控的综合体系,旨在从多个维度全面抑制近视的发生和发展。
据介绍,“Prevention预防为先”是指落实“一增一减”+行为干预。“增”是增加户外活动,建议每天2小时以上,“减”是减少学生的用眼负担;“Prediction精准干预”指通过遗传背景、远视储备及眼部参数、双眼视功能、用眼行为监测4大维度的全面检查,对近视危险人群进行精准干预;“Process标准化流程、个性化定制”指将检查流程标准化,为孩子量身定制个性化的近视防控方案;“Platform平台支撑”指通过打造教育、研发、公益、大数据等平台,指导近视防控工作。
此外,最重要的一点,“Parents”是指家长的作用。“家庭是近视防控的主战场,家长是孩子近视防控的‘守门人’。”专家解释。
※ 近视眼防控从日常做起 ※
那么,一旦确定孩子是真性近视,应该做什么?
据介绍,目前医学上尚无法通过非手术的手段降低近视度数和治愈近视。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控制近视度数的发展,避免发展成高度近视,从而降低患其他眼部疾病甚至失明的风险。
控制度数发展,最重要的就是尽量给孩子们的视网膜提供一个清晰的成像,恢复正常的视觉输入。目前,国际上公认的近视预防手段和控制手段有角膜塑形镜、低浓度阿托品眼水、离焦软性角膜接触镜和离焦框架眼镜等。
记者采访中发现,作为最新推出离焦软性角膜接触镜尤其受到家长关注。据介绍,这是一种能延缓近视度数增加的日戴型软性隐形眼镜,其通过镜片自身的离焦环设计,控制近视度数的增长。离焦框架眼镜也是一种有效的控制近视增长的手段,其防控近视的效果明显优于普通的框架眼镜。“但临床上,但这些手段的控制效果也无法达到100%。想要预防近视和控制近视度数的增长,除了以上医疗防控方法外,最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好的用眼、护眼习惯。”专家们表示。
眼科专家林瑞医生表示,近视防控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家长要实时关注孩子近视管理的四个关键阶段,做好“四查一建档”。即还没近视做预防,要查“远视储备”;疑似近视做鉴别,要查“真假近视”;已经近视做控制,要查成为高度近视的风险;高度近视做补救,要查高度近视并发症。另外,通过给孩子建立屈光发育档案,动态了解孩子眼睛情况,可做好从预防到控制的全过程近视管理。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