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时代,人类如何“刷成在感”?
2024-07-30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在人工智能的时代,人类存在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就这个看上去很宏大,实际上十分具体而紧迫的问题,著名作家和翻译家俞冰夏今在行知读书会谈了自己的看法。“如果一切都经由人工智能完成,我们存在的意义将更为危险。当人认为自己是可被取代的时候,或是人类最大的危机。”俞冰夏说。

俞冰夏翻译的大卫·福斯特·华莱士长篇小说《无尽的玩笑》刚刚出版。这部长达一百万字的小说被认为是天才之作。虽然故事很长,但归结起来就谈了一个问题,即“存在”的困惑。俞冰夏告诉读者,在人工智能的时代,很多人都感到焦虑,也感到很无奈。但在俞冰夏看来,人工智能和人最大的区别有两点,其一是人工智能体会不到什么是幸福,其二是人工智能也没有受过什么苦。

这两点对于人类在人工智能时代“刷存在感”是十分重要的。“连人类自己都不相信做人具备崇高性或是幸福,人工智能就会完全取代人,人没有必要存在了。”相反,只有真正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所在,人工智能才不会失控,才会永远在人类的掌握中为人类发展服务。

百万字的《无尽的玩笑》,俞冰夏翻译就花费了四五年时间。但是俞冰夏觉得很值得,因为在翻译的过程中,她也在不断与作者进行着跨越时空的对话。俞冰夏说,《无尽的玩笑》给了她很多启发,包括各种辩证法式的思考方法,使她对这个世界又有了新的认识。她提到,华莱士最喜欢的作家是陀思妥耶夫斯基,而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看来,人类“存在”的意义并不是复杂的东西,而只是人与人之间简单的互爱,像伸出一只温暖的手。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