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过10万名职业院校学生参与,这项大赛上海赛区职教赛道决出各奖项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文 吴恺/图、视频
巴黎奥运会赛场上,各项体育赛事正在进行激烈比拼,而在上海,也有一项大赛决出了各个奖项。今天下午,由市教委主办的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上海赛区职教赛道选拔赛决赛在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落幕。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现场采访获悉,此次大赛吸引了全市超过10万名职业院校学生参与,占全市职业院校在校生总数的近一半,大赛遴选出的优秀项目,将参加10月在上海举办的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职教赛道的“国赛”。
// 中职生设计的夹具已实现销售 //
“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发现手动定位需要很长时间,所以我们就想有没有一种方式,既可以加快制造效率,又可以提升产品的精度,于是就展开了设计。”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二年级学生龚俞薇参与的项目——“定能智胜”原点定位系统一站式解决方案在此次决赛中获得了金奖,从中职一年级下学期开始产生这个想法,短短一年多时间,龚俞薇和小伙伴们不但设计制造出了一款产品,而且1.0版本的产品已经销售给了企业。
“这是用于机械加工中产品定位的一个装置,通俗来说就是数控机床上的一个转换器,类似于一个夹子,是连接加工件的。如果它定位精准了,那么加工出来的产品也是精准的,如果定位不准,做出来的产品也就不合格。”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创新创业中心副主任、现代服务专业部主任修慧丽介绍说,龚俞薇等同学的这个项目,很好地解决了精度问题,“如今加工的零件,尤其是用于汽车领域、医药领域的产品,允许的误差都很小,我们现在对标的都是国际上的一些品牌,和他们的精度相比,孩子们(设计的产品)做出来的精度还要更高一些。”
修慧丽表示,除了精度,这个项目还解决了兼容性问题,“很多数控机床的夹具不能兼容,往往一个机床对应一个夹具,孩子们设计的产品实现了通用性转换,对于中小微企业来说,可以节约很大一笔成本支出。”她透露,目前学生们创新设计的这款产品已经实现了销售,并已在申请专利。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初赛报名了3500个项目,5个项目进入了市级决赛。“我们是农业院校,所以学生的项目也是结合我们的校本特色农业,其中一个项目学生聚焦的是秸秆,解决了秸秆焚烧问题。”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邵阳表示,学校通过专业教师引导学生,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精神和意识,“目前,在我们学校,老师带着学生一起进行创新创业已经蔚然成风。”
// 全市86所各级各类学校报名近8万个项目 //
本届大赛分为创意组与创业组,项目类型涵盖创新类、商业类和工匠类,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色和多元化。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副主任王涛介绍说,创新类项目主要以技术、工艺或商业模式创新为核心优势,商业类项目主要以商业运营潜力或实效为核心优势,工匠类项目主要以体现敬业、精益、专注、创新为内涵的工匠精神为核心优势。赛事采用校级初赛、市级复赛、市级决赛的三级赛制,确保选拔过程的公平性和科学性。
值得一提的是,大赛组委会共收到了来自全市86所各级各类学校的79533个项目,较去年增长近50%,充分反映了上海职业教育领域创新活力的蓬勃发展。经过严格筛选推荐,782个优秀项目进入市级复赛,最终127个项目脱颖而出晋级市级决赛。在今天(31日)的决赛中,经过激烈角逐,127个项目产生了90个金奖,其中排名前40的项目晋级国赛项目排位赛,遴选出的优秀项目将参加10月在上海举办的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职教赛道的“国赛”。
据悉,为确保参赛质量和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大赛组委会在赛前进行了系统性的培训。4月至5月期间,举办了5场赛事组织和推进工作研讨活动,以及5场线下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营,培训学生700余人。6月中旬,大赛组委会与重庆市学生就业与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开展跨区域合作,举办了题为“‘沪’你成长,‘渝’创渝新”的线上专题培训活动,吸引了7万余人次观看。7月中旬,针对晋级决赛的项目团队,组织了线上进阶训练营,6000余人次参与学习,有效提升了参赛项目的质量。
本届大赛旨在推进职业教育领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努力培养技术赋能、跨界融合的新时代大国工匠、能工巧匠和技术能手,大赛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示了上海职业教育领域创新创业教育的丰硕成果,也为学生们提供了展示才能、交流创意创新创业的重要平台。而通过这样高水平的赛事,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潜能,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为上海乃至全国的创新发展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文 吴恺/图、视频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