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群青少年听民兵奶奶讲过去巩固海防的故事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 通讯员 朱悦昕
“我们成立于1973年7月,9月就有一次大比武,两个月的训练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那会儿,我们15名渔家姑娘,就顶着烈日在沙滩的石头地上匍匐训练,手臂的皮磨破了一层又一层,但没有一个人叫苦,更别说退缩了……”
8月1日上午,在金山区山阳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70岁的吴引华给青少年们带来一堂精彩的红色教育课。自去年起,她就以民兵奶奶的身份当起了“红色讲师”。
故事要从上世纪70年代说起。拥有23.3公里海岸线的金山,担负着上海建设海防、巩固海防的重要任务。当时在靠海而生、因海而兴的山阳镇渔业村,15名平均年龄仅19岁的渔家姑娘,放下渔具、拿起枪杆,组建起了金山嘴女子民兵班,从此开启了一段非凡人生。
转眼过去多年,当年的渔家姑娘大多已是古稀老人,走出了不同的人生轨迹,但似乎都与当年的光辉岁月不可分割,“乘风波浪”也成为了她们人生的关键词。
故事的“主讲人”——吴引华
由于喜欢讲故事、口才不错,吴引华成为了这些民兵奶奶中的“主讲人”,自去年起开始给镇上的青少年分享训练趣事及励志经历等,没想到颇受欢迎,现场听课的人越来越多,传播范围也越来越广,这让她倍感荣耀,仿佛又回到了那段时光。杭州湾畔的金山嘴渔村,与海中的金山三岛隔海相望,如今仍保留着浓厚的海渔文化和气息。由于当年渔村的青壮年男子都要出海打渔,守海疆保家园的重任就落到了海妹子肩上,最终从127人中选出了15人,分为快速射击、点名靶、小头靶三个组进行集训。
挂上重物练习耐力和稳定性、在沙滩石头地上匍匐训练……吴引华的课上,一个个充满细节的真实故事和对一张张老照片的生动讲解,常常能让现场的青少年及家长沉浸其中。
小学生张家妮是第一次被家长带来听故事,对于这样的暑期课堂,她很是喜欢。“老奶奶的故事我能听得懂,也很感动,以后我在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学习老奶奶身上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吴引华表示,老一辈人刻苦拼搏,我们是继承者,也希望能拿起“接力棒”,成为合格的发扬人,把这种精神更好地传承下去。
充满反差感的 “神枪手”——姜水芳
在吴引华的故事里,还有一位“神枪手”姜水芳。通过吴引华的介绍,记者在渔业村找到了她。如今的姜水芳在渔村享受着自己的乡村生活,平日里面带笑容、和蔼可亲,还喜欢钻研美食,和相片里严肃训练的形象颇有反差感。
说起“神枪手”的称号,姜水芳回忆,自己当年在一次训练中,一枪打中了前方飞过的麻雀,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后来相关事迹还在得到了媒体报道。
“我后来还作为金山县的代表去上海警备区参加比赛,其他县的选手都是男性,我是唯一的女选手。当时太紧张了,像上战场一样,有一发子弹差了一口气,打在了九环和十环中间,其他都是十环。”回忆起当时的成绩,姜水芳仍感到可惜。过去了五十多年,渔家姑娘成为了民兵奶奶,但她们的故事在口口相传中历久弥新。虽然女子民兵班早已封存在岁月里,可在民兵班基础上成立的山阳女子民兵哨所,如今仍伫立在杭州湾畔,承担着守卫海防一线的责任。在这里,女哨员们24小时值班,记录海情变化,在平凡的岗位上继续延续着老一辈女民兵艰苦奋斗的作风。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 通讯员 朱悦昕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