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期间“上海交通体育大学”很忙,匹克球、旱地冰球等宝藏体育课也要上新了!
2024-08-09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巴黎奥运会赛事进入最后几个比赛日,而在后方,上海交通大学的新媒体团队也全程忙碌,频频发出贺信,甚至凌晨赶好推文定点发送,让很多人“一觉醒来”就看到奥运中的交大喜讯。

乒乓球运动员樊振东、孙颖莎,游泳运动员徐嘉余、汪顺、潘展乐、柳雅欣、李冰洁、唐钱婷以及网球运动员张之臻等在此次奥运会夺牌的选手,都是上海交大的学子、校友,“上海交通体育大学”名称也已获上海交大“官方认证”。记者今天独家获悉,匹克球、旱地冰球、自行车等,又一批宝藏体育课要在新学年上新了。

参与巴黎奥运会的交大人

 ◆ 新媒体团队 ◆ 

一直加班一直high

“本届巴黎奥运会,23位交大人将作为领队、教练员和运动员,参加乒乓球、篮球、三人篮球、羽毛球、游泳、赛艇、田径、网球共计八个项目的比赛……”《出征巴黎奥运,为“上海交通体育大学”健儿加油!》,这是上海交通大学新媒体团队为本届巴黎奥运会发出的第一条官方微信。

截至记者发稿,这支年轻人组成的工作团队已经推送了近10条涉奥运官微,此间,还有微博、小红书等多个新媒体平台的运维。因其他新媒体平台不涉及系统发布限制,上新频率则更为频繁。奥运期间,新媒体团队变得比平时更为忙碌,但这个数十名师生团队中的每一人都显得很high。

“在奥运会开幕前两周,我们就已经梳理了参赛的交大选手名单及对应赛程,对于每场有交大人参与的比赛,团队成员都会第一时间关注比赛动态。我们希望能通过第一时间的发声互动,营造凝聚人心、为国加油的氛围。”官方微信责任编辑之一、95后的陈煜阳告诉记者。

一边看比赛,一边准备内容素材,比赛结果出炉后,最多不差5分钟,团队就会按照此前的分工在全平台推送内容。“交大速度,我是服气的”,“咱就说,小编速度是不是太快了一点,我才刚刚看完拿起手机就看到推送了!”……有不少网友就此互动感慨。

新媒体团队的微信推文

有些比赛因时差安排在北京时间凌晨进行,官方微信的轮值小编也会第一时间赶制内容,通过设定闹钟在一早推送。《一觉醒来,中国队第9金!交大学子潘展乐破世界纪录夺冠!》,这条阅读超10万+的微信推送就是新媒体团队半夜出品、清晨7点推送的。8月5日清晨7时许的推送《一觉醒来,又创历史!男子游泳4×100夺金,潘展乐、徐嘉余“交”傲!》,同样是熬夜后的新鲜推送。

“作为交大人,在关注中国体育健儿的同时,会格外关注交大运动员的表现,不管成绩如何,都是为国争光,都值得我们骄傲!”新媒体团队在宣传过程中避免“唯金牌论”,认为每一位为国拼搏争光的运动员都值得尊敬。8月3日晚间,学校官微推送了《孙颖莎、张之臻获银牌,好样的!新增2银2铜,交大人加油!》,陈煜阳说:“虽然遗憾没能拿到金牌,但交大体育健儿们拼搏奋斗的精神同样值得宣传。”

“我们收获了很多正能量的评论,大家凝聚起更多的力量,在加油鼓劲声中,感受到浓浓的爱国情怀,也通过与健儿的双向奔赴,塑造出一个更为立体的交大形象,这应该是大家喜闻乐见的。”团队介绍,奥运虽已进入尾声,但仍有交大健儿正在参赛,团队的精气神也将始终保持,继续第一时间送上“最交大”的讯息。

 ◆ 交大体育系 ◆ 

安排奥运选手互动,上新宝藏体育课

一边是交大人在奥运赛场的拼搏闪亮,一边学校也在积极安排奥运选手开学与普通学生的互动,并准备上新又一批宝藏体育课,以进一步夯实“上海交通体育大学”名号。

上海交通大学体育系党委副书记张仁伟告诉记者,自1899年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前身)举办首届校田径运动会起,上海交大校园运动会已举办至50届。上海交大一直在持续弘扬“强国强身、崇尚文化、注重体育、健康向上”的体育文化传统。今年,更是首次提出了着力打造“校运年”的概念,通过不断营造浓厚的校园体育氛围,提升师生群体的参与度,让更多师生有机会享受体育运动乐趣。

在探索大学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和校园体育文化繁荣等方面贡献更多交大智慧和交大方案外,学校也在着力营造校园体育优势特色,积极构筑“教会-勤练-常赛”体系,每年举办校园体育赛事100余项,比赛2000余场次,参赛师生31000余人次。就在8月16日晚,纽约大学男子和女子篮球队将与上海交通大学篮球队在交大闵行校区开展两场篮球友谊对决,为来自两所世界顶尖大学的学生运动员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和学习的机会。

除此之外,学校十分鼓励学生体育社团建设,如今,校内已经有50多个学生体育社团,涵盖击剑、高尔夫、冰壶、滑雪等多个新兴体育运动,“爱交大、爱运动”已经成为交大人共同的文化认同和行动自觉,也由此希望每位同学都能找到“运动的朋友圈”。

继上两个学期陆续开设攀岩、射击、高尔夫、击剑等新项目课程后,张仁伟剧透,匹克球、旱地冰球、自行车等又一批宝藏体育课程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争取在即将迎来的秋季学期上新。

与之呼应的是,校内体育基础设施正越来越完善,体育运动场馆的翻新,增设新兴体育运场馆设施等都在持续推进,“我们现在在准备做小轮车、轮滑等极限运动场地建设,室外的高尔夫练习场地也即将启动建设了,正在规划建设的东区体育馆里未来也会容纳更多的新兴小众体育运动场地,从而吸引师生更多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运动场所。”张仁伟说。

巴黎奥运会后,这批交大奥运健儿学生和校友将有更多的时间回归校园,届时,体育系也将组织与青年学子更多面对面的沟通交流机会,让体育精神激励每一位学生的奋斗与担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