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循环快递包装、全球典型生境花园,上海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2024-08-15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秦春/文、图、视频

8月15日是第二个全国生态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在福建省三明市开展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主题的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与此同时,上海主场活动在长宁区同步举行。

  ◆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  

据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陈国忠介绍,本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主要取得三大成效。首先,以法规政策保障绿色可持续发展,在全国率先出台实施《上海市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促进条例》,全方位推动能源、产业、生活消费等领域绿色低碳转型;研究制订本市加快推进绿色低碳转型行动方案,谋划部署7大类别15个绿色低碳重大应用场景。

其次,以低能耗低排放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本市光伏装机达348万千瓦,风电装机达107万千瓦;累计推进绿色建筑4亿平方米,超低能耗建筑1400万平方米;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超过141万辆,建成各类充电桩近84万根。

另外,以全社会之力践行低碳新风尚。在全国率先出台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的行动方案,推动各行业龙头企业成立CN100绿色低碳供应链链主企业联盟,成功举办第二届上海国际碳中和博览会,组织申报并评选出本市首批20个碳达峰碳中和试点示范,开展可循环快递包装应用试点和塑料类可回收物单独回收试点并形成典型案例。

  ◆  可循环快递包装使用次数达56281人次    

在可循环快递包装应用典型案例分享环节,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分公司寄递事业部市场部副总经理李继盛做了“减塑‘邮’我助力,共享绿色生活”主题分享。

据他介绍,试点工作开展以来,上海邮政加大对可循环包装投放使用力度,提升使用可循环包装邮件比例,企业直接投入采购成本约23.8万元,可循环快递包装使用次数达56281人次,基本达到了既定的试点工作要求。

试点期间,上海邮政通过身份证直配、车证产证解抵押等政务项目在可循环包装箱(袋)应用上取得了突破,通过市、区两级机关可循环寄递项目在可循环文件应用上做出了尝试,通过试剂、牛奶等商务项目在电商企业自购可循环包装上收获了经验。

通过试点,密切与可循环包装生产企业的联系,可以将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进行前置处理,更好地落实可循环快递服务方案。在多个场景尝试后,发现返单类业务或需要客户当面确认的项目更易运行,政务类客户更愿意接受和尝试可循环快递包装。

“通过试点,我们的干部员工进一步强化了对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刻认识,实现了知行合一;对政企客户,进一步强化了科技赋能可循环邮件追踪定位,提升了客户体验;对企业,进一步减少了一次性成本投入,助力了降本增效。”李继盛表示。

下一步,上海邮政将加强对循环共用快递包装在收寄封装、周转交接、末端回收、消毒维护、调拨使用等内部循环流程的优化。进一步加强可循环文件袋、循环箱等产品和应用模式在政务类客户中的宣传推广。进一步利用好邮政网点资源优势,鼓励用户到网点自提邮件、回收复用瓦楞纸箱,扩大绿色环保理念宣传面和参与度。

在上海市可循环快递包装应用典型案例分享环节,复海(上海)物联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严海影作了可循环快递包装应用试点总结。

她表示,试点后企业首先是改变了观念,明白快递员不是要回收全部主体,寄递企业只是承运方,商家才是包装使用主体。电商平台发全国,回收要以目的地城市为主。同时,循环是一项大基建工作,需要做好顶层设计。

其次,要调整节奏。打造多场景回收矩阵,实施社区回收,确保商家投放规模,打透目的地城市。另外,补政策/补贴很重要。例如寄递超重补贴,回收密度不饱和补贴,消费者还箱补贴等等。最后,要优化路径,注重高附件值品类,闭环业务场景。

通过试点,复海探索出了相关解决方案。例如,政策端做好回收率前置保障,包括商家/快递页面事先告知循环包装选项,用户事先明确物权属性。免押后扣充电宝模式实施,诚信体系接通。社区回收基建做好社区回收落实。商家端做好循环包装详情页提示,允许回收包装环节接洽用户的授权。

  ◆  长宁区建成生境花园25个  ◆  

据介绍,截至今年上半年,长宁区是上海市唯一自主实现“十四五”单位GDP能耗下降目标进度的区,全区绿化覆盖率达34.1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7.6平方米,居中心城区首位。

在此基础上,长宁区注重点面结合,创新亮点。建筑方面,建成虹桥迎宾馆9号楼、朗诗绿色中心、新泾镇人民政府办公楼等多个近零排放建筑,首创实施既有建筑能效对标排名公示,2023年进一步形成碳效标识,同时作为倡议方,2023年与上海建科院联合发布CN100建筑碳中和倡议机制。

生境花园方面,完善体系网络,建成生境花园25个,类型覆盖社区、商业和学校,乐颐生境花园入选COP15全球生物多样性100+典型案例。生态绿道方面,长宁全区现有绿道10条,长度28.33千米,15分钟社区生活圈绿道覆盖率达到70.59%

光伏方面,“十四五”累计并网光伏1.04万千瓦,首创地铁存量屋顶绿化加装光伏2.1兆瓦,形成“绿色地铁+绿化屋顶+绿色发电”模式。充电桩方面,建成市级充电桩示范小区46个,北新泾充电桩示范街道揭牌,成为全市首个整区域覆盖充电桩的街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秦春/文、图、视频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