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胜枚举的好书佳作,是上海书展真正的底气所在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实习记者 朱彬/文 郦亮/图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总裁阚宁辉最近的一篇名为《上海书展20年长盛不衰的秘密是什么》的文章引起关注。在文中,阚宁辉提出上海书展有三面大旗:文学、学术和国际化。其中,尤其强调用文学“引爆”书展,用学术来作为书展的“压舱石”。今年书展的文学、学术和动漫类图书依然是可圈可点。这些书才是上海书展作为“中国最好的书展之一”的真正底气所在。
文学 《人间红楼》值得细品
文学类图书对于今年书展来说其实是一个小年,但仍不乏亮点。最要提的一本书就是著名作家潘向黎的《人间红楼》。其实解读《红楼梦》的书已经不胜枚举,但潘向黎却给读者提供了一个全新视野。“一切因宝黛而起”——这是《人间红楼》里第一篇文章的标题,也是她的核心观点。“整部《红楼梦》,一切皆因宝黛而起。如果没有宝黛二人,书中的所有人根本不必也不会出现,他们都是因为宝黛二人才来到这个世间”。
潘向黎10岁就开始读《红楼梦》,她是受了父亲的影响。她的父亲潘旭澜是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著名的学者和评论家。“小时候只背诵里面的古诗词。”潘向黎告诉记者,“稍长大后,自己买了一本《越剧小戏考》,其封面照片是《红楼梦》的角色宝玉和黛玉,翻阅后才发掘竟然有这样一种人间之美。”也是通过《红楼梦》,潘向黎实现了美食、爱情、文学三种启蒙。先读《红楼梦》,喜欢翻阅宴会中的美食。进入青春期后,注意到宝黛爱情。从中,她得到的体会是真正的爱没那么轻松。
40年来,潘向黎细读《红楼梦》百遍。而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推出的这部《人间红楼》可以说是她到目前为止读《红楼梦》的一个总结。同为小说家,潘向黎试图与百年前的小说家曹雪芹实现跨时空的文学对话,尝试还原曹雪芹的创作意图。作为嘉宾的复旦大学教授骆玉明表示,《人间红楼》呈现了作者自信豪爽、明快细致的个人性格,以至于整部作品写作风格同样呈现干脆利落、态度鲜明的状态。
中国作协的“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已经走到了第三个年头,诞生了一大批重要作品。而“行进的风景2024——中国作家协会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作品联展”在书展现场也颇受关注。这次在书展上首发的张楚的长篇小说《云落》就是这个“攀登计划”中的新成果,也是一部很有分量的作品。《云落》写了一个中国县城的生活和变迁。“我热爱这些或熟悉或陌生的面孔,我常常因为他们的痛苦而彻夜难眠。写出他们的甜蜜与痛苦,写出他们的欢笑和眼泪,写出他们对美妙生活的希冀和憧憬——这样的念头始终缠绕着我。”张楚说。
30多年的县城的生活让张楚熟悉这里的一切。《云落》写了五六年时间。“当我把小说的最后一个句子写完的时候,我感到一种怅然若失的失落感。在这五六年的时光里面,他们确实像我的亲人、像我的朋友一样陪伴着我,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那是一段非常美妙的时光。”出版方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的总编辑韩敬群亲自担任这本书的责任编辑。他说,“我似乎是眼看着这片云从氤氲而生,到沛然而出。这是云落上空的云,也是时代的云,落到我们每一个人身上。这是小说家的责任。”
学术 打造通俗易懂的前沿科技读本
学术书未必是上海书展中销售最高的品类,但“压舱石”的角色,对于书展增加自己的底气至关重要。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这次书展首发的《万物生辉——未来时空的科技前沿》就是这样一本“压舱石”。《万物生辉》以“海上科普讲坛”的内容为基础,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深入讲解了天文物理、化学生物、医学健康、人工智能、新型材料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科技研究成果与最新进展。书中汇集了各领域的知名专家,他们从科研一线出发,以专业的视角向读者传播前沿的科学知识和思想。从微观世界到宏观宇宙,从细胞奥秘到星河璀璨,让读者全面感受科学技术如何改变世界、改变生活。
出版社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本书中蕴含的16堂科学公开课,可以激发青少年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科学素养。此外,这本书也可为科研人员提供跨学科的前沿资讯,是一部兼具普及性与专业性的科普作品。该书获得数十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和中国科学院院士与专家的支持,为本书的专业性和社会影响力提供了有力保障。自去年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推出“智识塔”品牌,密切关注最新趋势和热点议题,为读者深度剖析科技发展动态,生动解读前沿科技。《万物生辉》便是“智识塔”的又一部新作。
学术要走向市民,科学普及这个环节是绕不过去的。《万物生辉》就有这样的科普性质。而今年书展大量的科普读物成为了学术出版的生力军,受到读者的追捧。复旦大学出版社这次就带来了“健康智多星”青少年健康科普系列丛书,一上架便好评如潮。
这套科普丛书由复旦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组织编写,该系列已出版《智护大眼睛》《智胜口腔病》《智防传染病》。丛书以眼健康、传染病防治、口腔健康等青少年关注的热点领域为切入点,通过权威专家的专业指导与生动有趣的漫画形式,让青少年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学习健康知识,快乐茁壮成长。丛书总主编为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复旦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执行所长钱海红。她指出,这套丛书积极响应“健康中国”战略,将科研和科普有机交融,打造健康传播的生动实践。而为了配合丛书的出版,《智胜口腔病》主编刘月华和《智护大眼睛》副主编、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副主任医师赵婧为在场读者带来了“儿童和青少年口腔健康”以及“儿童和青少年近视防控”的科普微讲座。
动漫 让人“打飞的”来买的动漫书长啥样?
过去动漫书一般都被归在少儿类图书中。但是当动漫书在上海书展爆火,甚至有人“打飞的”来买书之后,大家都觉得有必要把动漫书专门拿出来说一说。让读者文海“打飞的”从武汉飞到上海来看的正是国漫《镖人12》的书展签售会。
《镖人》是插画作家许先哲在2015年开始创作的一部“硬派武侠漫画”。漫画以其既硬汉又精致的画风和张弛有度的剧情吸引了大批阅读者,并广受好评,甚至在动漫业相当发达的日本也引起狂热追捧。《镖人》也成为“国漫出海”的一个代表作。
此次亮相上海书展的《镖人12》是许先哲的最新力作。由读客文化出版。2024年7月,同名漫改电影开机,由吴京领衔主演,饰演角色刀马,预计2026年上映。在《镖人12》签售分享会上,许先哲说,电影主创团队和他见面之后问了非常多问题,团队非常尊重原著,也希望能“还原”原著。他也看了一些电影的粗剪片段,认为非常不错,值得观众期待。许先哲还透露,《镖人》最新13卷已经画得差不多了,再画四五卷之后会考虑完结收官。“这次《镖人12》,许先哲一共就举行两场签售,一场在上海书展,一场在杭州。那我肯定要飞到上海,因为上海好玩的地方比较多。”海文告诉记者。
8月18日下午一点半,一场暴雨落下,但当记者来到友谊会堂三楼的陈磊“半小时漫画系列”签售会现场,这里却早已挤满了人,不少人还穿着雨衣,头发湿透。陈磊网名“混子哥”,是这几年国漫界的大咖人物,他的“半小时漫画系列”已售出了天文数字。汽车设计师出身的陈磊,他的漫画有一个特点,就是通过漫画来教人知识。比如这次他和自己的“混知团队”就在上海推出了最新的《半小时漫画中国史》和《半小时漫画中国地理3》。这些书都可以让读者在阅读漫画的轻松氛围中掌握关键知识。
所以昨天陈磊的签售不是简简单单地签个名,而是“混子哥开课啦!”现场有一些读者告诉记者,他们喜欢陈磊的作品,就是因为这些作品有科普性,画风也是随性却有趣的,“这个和其他国漫有很大区别,基本上已经开创了国漫的一个新类别。”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实习记者 朱彬/文 郦亮/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