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科普又文学,你对“科普文学”怎么看?
2024-08-21
文教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上海书展虽然已经结束,但是“阅读八月”的热度还在持续。《生活就是美——钱平雷科普文学作品续集》首发。过去一般将科普作品作为学术图书,该书提出“科普文学”的概念。今年书展通熟易懂又陶冶情操的“轻学术”读物颇多,而“科普文学”显然是这一领域的新探索。
按照钱平雷的说法,所谓“科普文学”,就是科普和文学的交叉和融合,“应用文学的形式,在社会上推广科学技术的应用、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作品。”当然,读者往往分不清科普文学和科幻文学。有人从对科幻作品和科普作品的成分作了分析,说明两者是有区别的:科幻作品中,30%是科学,70%是文学。而科普作品中,则70%是科学,30%是文学。如果科学和文学各占50%,那就是科普文学应该努力的方向。
其实过去也有一些“科普文学”的作品,只是没有这样的提法。钱平雷告诉记者,过去科技知识浅说的科普小品,已经不能满足受众对科技和文化的需要了,而是需要通过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形式来传播科学知识、方法和精神。科普界已经走过了数十年不懈的探索历程,在上海以杨秉辉、卞毓麟为代表的科普作家提出并实践着“叙事医学”“元科普”的理念,创作出一批有影响力的科普文学作品。
所以《生活就是美》的关键词就是“跨界”,作者在科技和文学之间自由穿梭。除了科技,他对民族管弦乐、滑稽戏,甚至对《繁花》等影视剧,都从不同视角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此次活动由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上海市楼宇科技研究会、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